“这些高海拔地区和深山峡谷地带多是灾害多发区,村庄密度低,有些地方方圆几百里才有一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同时,这些地方又是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地方病多发区,医疗保障难度大。面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实施易地搬迁是最好的办法。推动贫困群众向城镇、资源较富集、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地区搬迁,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集约效应。”陆华东说。
8月22日,记者来到拉萨河畔的“四季吉祥村”。这个易地搬迁村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小镇为目标,将安置区分为4个区、12条主干道、365套安置房,分别对应四季、12个月、365天,365套二层藏式小楼排成了一个爱心的轮廓。
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央吉介绍,新村是2016年8月动工建设,当年的12月15日完成建设。来自曲水县5乡1镇17个村的贫困户和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的287户1325名村民入驻新村。四季吉祥村邻近的净土产业园区内,分布着万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奶牛养殖场等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吸纳新村480人就业,每人月均工资3000元。
“新村在选址时就考虑到了村民们的就业创业需求,确保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索朗央吉说。
在拉萨市曲水县的另一处搬迁新村“三有村”,村委会主任尼玛告诉记者,“三有村”的命名就是“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的寓意。村子里除了新居和医疗卫生设施,还建设了花卉种植基地、养鸡场、养牛场,作为村集体企业为大家提供就业岗位并发放红利。
据了解,2016年西藏完成353个安置区(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投资48.2亿元,7.7万人全部搬迁入住。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安置区(点)285个,已完成投资14.8亿元,竣工搬迁入住1440人,年内将建成搬迁点450个、搬迁16.8万人。
陆华东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西藏计划对26.3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对23.8万人实施发展生产脱贫;对26.2万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对18.9万人实施发展教育脱贫;对24.4万人实施社会兜底脱贫。“我们的建档立卡人口一共是59万人,每种扶贫方式不是单一的,有的对象同时适用两三种扶贫政策。”
生态扶贫——
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对于同时拥有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种资源的西藏干部群众来说感受最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