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钟内壁遭密密麻麻涂鸦
在距离慈济寺不远处,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文物——钟亭。六角的小亭子里悬挂着一枚大铜钟,钟身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铜钟外部完好无损,但钟的里面布满了黑色、白色字迹,还夹杂着许多不规则的刻画图形。每年暑期过后,钟里面的涂鸦都会增加。
北京大学学生 何鲜:
重重叠叠的,乱七八糟的,特别心疼。在钟里面刻字的大多都是游客。保安会制止,但是每年人很多,管不过来。
北大保卫处称,今年暑假,北大每天接收的游客最高时超8000人,远远超过校园的承载量。
专家:设立文物标识牌 散落文物集中保护
北京大学近年也采取诸多措施保护校内文物。北大校园内,大部分文物旁都加装了护栏和监控摄像头。同时,北大学生在2013年成立了“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该协会目前正对校内的30多处文物建立标识牌,并在标识牌上贴出二维码,链接到有介绍说明文字的网站。
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王岗表示,对于校内文物的管理,北大校方应该在文物旁边都立上说明标识,说清楚这个文物的来龙去脉和价值。这样更多游客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去保护校园里的文物,这对游客也是一种教育。
目前,北大内部还有海晏堂流水槽、半月诗碑等散落文物。特别是乾隆时期遗留下来的半月诗碑破坏严重,且有不少刻字,急需妥善的保护。对此,王岗表示,这些散落的文物不是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文物,建议把它们集中起来,设立一个文物园,既便于保护,也便于介绍。 “分散保护对校方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如果移动对文物价值没有损害,就应该把他们移动到一起,并立好说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