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公开的整改报告中,多所高校都对“校办企业”问题做出相应的整改部署。
北京大学要求着力加强校办企业党建工作,将于2017年9月30日前启动实施《关于加强北京大学校办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方案》,制定下属企业党组织(含方正集团党委)换届工作方案,完成方正集团党员组织关系调转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成立校办企业清理小组,着力对校办企业整顿、清理、瘦身、正风,认真清理长期亏损的僵尸、空壳企业,首期拟清理25家。
武汉大学则出台《武汉大学校办企业董事、监事派驻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并清理无偿占用学校资源的企业,关停并转一批长期不分红、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的企业,注销一批“僵尸”、空壳企业。
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徐梦龙 摄
科研经费、基建工程“猫腻”咋处理?
——清华退回违规款项,北理工严处违规者
除了校办企业,在此前公布的中管高校 “问题清单”中,科研经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领域也是高校廉洁风险较高的领域。有媒体指出,校办企业、基建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中国高校腐败的“重灾区”。
观察中管高校的整改报告,多所高校为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例如,科研经费方面,清华大学开展专项治理,对汽油费、差旅费和关联事项等进行真实性和规范性的重点核查,全部违规款项已如数退回。
北京理工大学则对2698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结题结账处理,结算金额2.37亿元;严肃处理使用科研经费违规报销问题,给予相关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收回违纪所得;召开情况通报会,进行了警示教育。
基建工程方面,中国科技大学重新梳理基建领域的风险点,细化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措施,修订《维修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严禁各级领导插手干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南开大学则要求,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基建财务核算工作划归学校财务处直接管理。
资料图: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