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以来,三聚环保分别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河北、河南等14个省份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甜菜、土豆、谷子等18种作物的三聚地沃生物质炭有机无机复合肥(简称三聚炭肥)试验示范,共建设三聚炭肥示范田305块,示范面积达5000余亩,取得了可喜成果。与普通复合肥相比,三聚炭肥在保水保墒、营养缓释、提质增产、温室气体减排、降低化肥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农产品籽粒品质大幅度改善,粗蛋白含量提高15%,土壤有机质提升20%,氮磷钾复合肥用量减少5%~10%,每亩增产10%,为农户增收100~200元。实验数据还表明,施用炭基复合肥后,土壤团粒结构得到了改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
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3件已获授权,具有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套1.5万吨秸秆炭化装置已经在南京六合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已处理秸秆近万吨,实现了规模化连续生产。该技术2014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33项关键低碳技术目录,2017年4月农业部又将其列为农业部秸秆农用十大模式之一。
今年8月16日,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农作物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秸秆炭化工艺、生物质炭复合肥制备技术、工业化规模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兼具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打造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改良土壤、化解秸秆利用难题的重要抓手。
三聚环保副总裁、三聚绿能总经理付兴国表示,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三聚环保专门重组了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业化支撑体系,包括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服务体系与工程支撑体系。在组织保障上做到决策科学化、建设模块化、技术有形化和运营规范化。在项目合作上采用了以市场为先导、技术为核心、金融为手段的模式,围绕合作伙伴增值,构建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化经营模式;在炭基肥销售上,借助网络营销平台,以“互联网+”的形式构建营销综合体系。
付兴国强调,秸秆规模化收储运输几乎是所有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项目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项目能否成功市场化运营的关键。为此,三聚环保制定了一整套创新的收储模式,按照“源自农业,反哺农田,惠及农民”的理念,以土地培育和改良为重点,构建了3种秸秆收集造粒模式,以确保秸秆资源的稳定供应。一是在量价稳定地区,自建秸秆收储、造粒体系;二是在区域合资公司50千米半径内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市场化采购;三是联合涉农机构建立秸秆收储体系。
三聚环保董事长刘雷介绍,为了是使项目尽快落地推广,三聚环保还建立了产融结合的商业模式,由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成立联合产业基金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发展,通过合作社集中土地流转、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实现土地归拢,就地打造秸秆收集、炭化、造肥、粮食种植、特色有机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消除污染、改善环境、发展经济。他表示,商业模式的创新可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可支撑项目完全市场化运行和良性发展。
据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该项目产业布局已初见规模,截至目前,三聚环保与48个市县达成产业合作协议,目前已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5个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