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军民融合意识,发挥轻型高机动高端装备的专业化优势
集团公司强化军民融合意识,近年来根据灾区的地质地貌、道路交通、通讯保障、生活用水、医疗救助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制订了“模块化、标准化、轻量化”救援方案,采用统一的高机动越野平台,把用于军队后勤保障服务的装备通过集成创新和模块化改造,紧急运用应急救援,满足灾区高速运送要求,装备快速到达现场,组建了一个集成型、多功能的应急救援方阵,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财产损失,突破了制约我国救援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瓶颈。
根据震后初期现场需要,集团公司调配了现场指挥装备、轻型高机动救护车、运输车、油料保障车、应急抢险救援车等10余台应急保障车辆,满足了灾区应急处置需要;开展救援工作以后,根据灾后生活和救援工作需要,集团公司又先后集结了战地净水方舱、炊事方舱、医疗方舱等20余台套应急救援和后勤保障专用装备,提升了抗震救灾的机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了阻隔突破能力、抢险救援能力、人机协同能力、自我保障能力,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
五、强化牵头抓总意识,发挥互补式科技产业联盟的社会化优势
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产业联盟的牵头单位,集团公司在抗震救灾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集团公司总经理杨彬强调,“要聚焦能力建设和资源整合,不断强化牵头抓总意识,发挥互补式科技产业联盟的社会化优势,把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联盟优势转化为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在集团公司的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下,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的单位发挥大数据优势,为当地地震局和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图表、数据,为可靠预警提供了数据支撑;有的单位发挥装备优势,提供应急电源车,电力抢修提供了保障;有的单位发挥自身道路救援网点覆盖广泛的优势,紧急联系四川的514家和重庆的189家道路救援和医疗网点,为当地遇险会员提供救助;有的单位向社会公布了救援热线,为灾区受伤人员和需要做心理疏导的群众提供救助;有的单位提供便携式应急饮水设备,安排多功能专车,准备了矿泉水、面包等食物,帮助灾区群众进行及时转移和妥善安置。
应急救援产业联盟作为我国应急救援领域唯一的国家试点联盟,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协调下,联合国内应急救援产学研顶级机构,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协同发挥各自优势,稳步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周到、便捷的全方位服务保障,联盟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受到了灾区人民的极大尊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