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问介绍,1990年代,传销分为单层次传销和多层次传销。单层次传销是推销员只能将产品卖给一个客户,不允许客户再继续发展新的客户;而多层次传销就是今天所指的传销,在当时也被屡次监管和查处。
天问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当时,爽安康拿到的是单层次传销的牌照,但经销商则做起了多层次传销的事情,并将6980元的价格降到1980元,市场一度混乱不堪。
“我们这些老江湖坐在一起聊天,不出十分钟,就能知道谁是出自哪个流派。”天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传销进入中国之后分成了两大流派,一派是较为温和、理性的直销模式;爽安康派则是“潜能开发”,靠打鸡血、喊口号等来激发会员的财富欲望,并且逐渐淡化产品概念。爽安康模式是后来的“老鼠会”的鼻祖。
转向地下
大佬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会员们并不关注摇摆机的质量和功效,而是自己到底拉了多少人头。
面对这些新的营销形式,国家相关部门曾一度希望将其引导到健康、正常的轨道上去。
1994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并未禁止单层次传销行为;两年之后,工商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对多层次经营传销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将“制止”改为“监管”;到了1997年,国家工商总局通过《传销管理办法》,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要求传销企业在规定区域内开展业务。
但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传销像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不断地挑战监管的底线。尤其是“异地邀约”模式的产生,为传销的发展埋下了恶之花的种子。所谓“异地邀约”就是以工作、旅游等名义,将亲戚朋友从家乡骗到外地去做传销。
传销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个事件,是1997年发生在长沙的“万人会议”。包括爽安康在内的多家传销公司在长沙开会,那是异地邀约模式的一个顶峰,也正是这次会议,让传销在一年后被一刀切地全面禁止。
天问在《中国直销业风雨20年》一书中写道:会场拥挤不堪,场外很多人无法挤进,哄闹场面致使会议无法正常进行,场外人质疑场内人切断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阻碍他们发财,场内场外由口水战演变为一场恶劣的拳脚战。
1998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有关情况》和《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传销被迫转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