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的案头比对,不和人交锋,乐趣和成就感何来?
“还受害者和家属一个公道。”谢祥说,“不管多少年,他(她)还是没跑脱,终究落网。”
2007年4月25日晚,綦江一家游戏室的工作人员李某某被人杀害在值班室沙发床上,平时放钱的抽屉挂锁被撬,钱被盗。警方在案发地围墙上提取到嫌疑人遗留指纹一枚,但有残缺。
7年后,案子没破。谢祥在例行指纹比对巡查中发现这起命案的上传指纹,重新编辑上传比对,两个小时后,锁定嫌疑人。第二天,嫌疑人落网。谢祥申请去见嫌疑人,提取指纹复核。
嫌疑人22岁,当年为了几百元杀人时,还是个15岁少年。7年过去,侦查员说:“他可能都以为没事了,打雷都不怕了……”
“我看了他一眼,面相并不凶残,只是很冷静。抓捕的同事说,抓捕和押解过程中,他也很冷静。”谢祥对重庆晚报记者说,“我问了他一句:你应该知道为什么找你吧?他看了我一眼没有回答,但是我觉得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谢祥电脑桌面是嫌疑人掌纹,乍看有几分诡异。
通过谢祥对比指纹破获的积案命案数不胜数,比如2015年比中2006年九龙坡抢劫杀人案,2016年比中齐齐哈尔1998年抢劫杀人案,2017年比中喀什2007年双杀(一案两命)案……
想不想见一见这些最终落网的凶手?当然想。谢祥想知道,在浩瀚线条纹理中,他找出的这个人,是个什么人。在那些稍纵即逝的微小隆起、中断、合并中,他没有放过的人,是个什么人。
指纹比对需要什么才能?
谢祥随机找了两枚指纹让重庆晚报记者比对。掐表计算,一分钟,没有找出一处相似。
谢祥移动鼠标,差不多是一两秒标注一处:这里是桥,那里是棒……
即使放大无数倍,那些迷宫一般的纹理和沟回,专注盯上一分钟,就会变成3D浮凸纹线,在重庆晚报记者眼前交织缠绕成一团乱麻,让人焦躁,气喘吁吁。
这是一个静默的战场,更像是一个人跟自己的作战:克服错觉、视觉差、图形陷阱,急躁、不耐烦、挫败感……但谢祥知道,作案的人,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能离他的半径不超过1000米。他要在浩瀚相同中找出不同,又要在无限不同中找出最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