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顺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他白天干活,晚上琢磨,很快就“捣鼓”出第一件小发明——扣手钩,很受官兵欢迎。
扣手钩燃起了顾永顺发明的热情,他一有空就研究琢磨,又研制出不少实用的小机械。仓库领导注意到这个喜欢发明的技术员,决定抽调几名官兵成立技术革新小组,由他担任组长,仓库需要什么,他们就研制什么。
技术革新小组虽然没有编制,顾永顺却满腔热情地干了几十年。
起步阶段,没有基础就打牢基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对中专文化的顾永顺而言,技术革新的难度可想而知。他四处搜集学习资料,不断写信求助,先后自学了高等数学、电工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和车、钳、刨、焊等技术。
没有材料,他把仓库废旧枪炮的零件收集起来重复利用,再四处托人批一些钢材;没有设备,他借用检修所的车床,或者想各种办法找地方加工;没有经费,他从生活费里省,那些年前前后后用于购买器材配件的票据加起来有1万多元,相当于他当时七八年的工资总和。
在别人看来,顾永顺是“没事找事干,自己折腾自己”,但他说:“如果什么都等条件成熟了再干,什么都干不成。”
就这样,他主动“找米下锅”,从官兵的工作需要中选定课题,研制出一大批实用的机械搬运装备,在全军许多单位列装使用。
1999年,60岁的顾永顺面临退休。就在这年,原总部领导希望他牵头尽快设计出一套野战快速保障装备。有人劝他:“都快退休了,科研单位都没研究出来的事,你没必要去逞这个能。万一不成,岂不是毁了自己的名声?”
顾永顺没想那么多。他受领了这个任务,每天十几个小时铆在技术室。经过一年多攻关,新装备研制成功并列装部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脚步临近,顾永顺意识到装备保障应围着战场转,搬运机械需要从库房搬运拓展到野战保障。于是,他又先后研制出野外汽车动力快速发电装置、沙滩铺路车、管线布收车等多项野战保障装备。
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工作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工作。经上级批准,他两次延长服役年龄。
2014年,顾永顺75岁了。许多人都以为已达最高服役年龄的他终于可以正式退休,颐养天年了。谁知,他还是放不下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