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步到骑行,从广场舞到健身房,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形成了各个城市的健身热潮。
14个城市、5万多人参与,让吉尼斯增加了广场舞世界纪录。2016年,全国仅马拉松注册赛事,就达252个。健身、锻炼,正在融入普通民众的血液。
然而,锻炼的人多了,各个城市的体育公共空间,就暴露出了不足。
广场舞,这个最具有中国特点的健身方式,因为噪音、场地等问题,屡屡引发矛盾。除了广场舞,还有健步走,也在一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媒体报道,在江苏徐州,每天晚饭后,就有近万名健步走爱好者集结在云龙湖景区,于是,机动车道就变成了大家一起走的步道。
徐州市民: 在这个时候应该给老百姓一个锻炼的场所,这个路在这个时间段完全可以把它就作为人行道,就作为步行街。
就在徐州的健步走大军占领城市机动车道的时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发布,这个历时三年完成的普查显示,全国尽管拥有170万块体育场地,但人均面积仅为1.46平方米。
从归属系统来看,我国近170万体育场地,有66.05万块属于教育系统,中小学里有58.49万块体育场,这些体育场如何实现对社会开放成为重要课题。
虽然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就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但是,8年过去了,很多城市的公办学校体育场,还是不允许普通群众使用。
面对突出矛盾,一些城市开始想别的办法。在上海,沪宁高速桥下,曾经大量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后,就被拦成了8片健身区域,包括广场舞、柔力球、健身气功等。
在北京,相关部门规划了15条社区闭环跑步线路,覆盖60多个小区,约10万居民。3公里长的跑步线路,基本可以实现居民在社区的锻炼需求。
供小于需的矛盾之下,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初步估算,我国目前健身运动人群为3.64亿,十年后,有望增至5亿。
专家分析:专业性优先闲暇时共享
对于篮球场地的使用,是否有哪一方有优先权呢?另外,广场舞,作为最具有中国特点的健身方式,因为噪音、场地等问题,屡屡引发矛盾,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
专家表示,如果是专业化的场地,应以专业功能优先,但是在有闲暇的情况下,是应该让大家共享。针对社区资源,专家认为大多时间应属于共享,而如今在社区资源高度拥挤的情况下,面临像篮球场这样的冲突,大家必须需要协商办法,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