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知道线索的真伪,城管队员商量后决定派人摸底。副队长吴建敏告诉记者,选谁去大家犯了难,因为天天外出执法,队员们在辖区里都是熟脸,特别是一些无照商贩,更是认识大多数的队员,如果贸然过去暗访,容易打草惊蛇。
经过周密部署,记者与城管队员小谢一同前往。因为小谢是本地人,他可以以找人的名义接近制假的窝点,即便被人认出来也不易引起怀疑。
前日上午,记者和小谢一同来到黄渠村,黄渠村被两栋高楼包裹在中间,村里都是平房,村里道路狭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凡是看见有陌生人进入,总有人在后面跟着,“制假者把加工点放在这里非常隐蔽,因为有个风吹草动的,人马上就会逃走”小谢说。
记者和小谢手里只有一个粗略的地址,记者两人在村里转了三圈,也没有找到地方。因为怕打草惊蛇,又不敢贸然询问,所以第一次进村没有找到。
三次进村找到粽子窝点
小谢利用自己对当地比较熟悉的优势,给几个朋友打电话,甚至都动用了父亲朋友的资源,终于被告知要找的地址就在第三条巷子里。
于是记者和小谢第二次进村,但是走进第三条巷子,并没有看到粽子窝点。
“不会错,村里人说的地址啊”小谢嘀咕着,突然想到很可能是找错方向了,应该从村里的另一头进来的第三条巷子。于是记者和小谢修正了方向走进了第三条巷子。
“没错,就是这”刚走进巷子走了10多米,记者就闻到了粽子的味道,在巷子尽头的右侧的院子里,记者终于见到了味道传过来的地方。
小院里随意堆放着铁盆、塑料盆,几个大钢精锅里冒着热气,看见记者和小谢,院子里一男子用警惕的眼神看过来:“你们找谁?”
记者随便编了个名字,男子称没有我们要找的人。于是记者和小谢退了出来。
但因为没有拍摄视频作为证据,对日后处理不利。所以记者和小谢决定再次探访,为了不引起怀疑,改在下午再去。
下午3点左右,记者和小谢再次走进了做粽子的院子,此时院子里面没有人,掀开锅盖,记者看到了满满一锅的粽子,另一口锅里也是粽子。在拍摄了一段视频和几张照片后离开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