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部书刊刻完成后,全部雕版一直被保存在孙桐生的绵阳老家,后来在历次运动中被毁坏遗失。印刷的书,留存至今的也不多。郭云龙在旧书摊发现后,花了8000元将其买下。
这不是他藏书中最贵的,2008年,他曾经以160万的价格,将一本只有48页的宋代《金刚经》卖给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这本“天价古籍”,就是郭云龙的淘宝传奇。
2005年,山西太原一座古庙,一个僧人将一堆线装旧书卖给了收废品的小贩,这本《金刚经》就隐匿在这堆旧书中。小贩就把这堆古籍装在箱子里,摆在大街上卖,另一个书贩以1500元的价格,将这一箱书全买了。“一个玩书的朋友,手上有几枚民国时期的徽章,就用几枚徽章从小贩手中换了一本书。就是那本《金刚经》,一箱书中品相最差的一本。”
朋友拿到书后,给郭云龙讲了此事。“我从成都飞过去,专门看这本书。凭借多年的淘书经验,一打眼一上手,就知道这本书不简单。一摸纸张,就知道不会晚于明代。”判断纸张年代是高深的学问,简单说“时代越早,纸张越厚”。当时朋友开价10万元,好说歹说,最后花了2万多买了下来。
曲折专家看走眼曾认为不值钱
其实,这本书卖给郭云龙之前,这位朋友已经请高人鉴定过此书。当时《鉴宝》栏目组正好在山西寻宝,专家也随团到了山西。这位朋友想请专家鉴定一下,被选中的话,再送到北京参加《鉴宝》栏目。结果,专家看过这本书后,评价是“这个东西不好,不值钱”。
回忆起这段淘宝经历,郭云龙不免唏嘘,当年,1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如果朋友坚持不讲价,或者专家对书是另一种评价,他都可能与这本书失之交臂。专家之所以误判,可能是因为书上没有出现年代,而且没有著录。“从理论上讲,他就不会往孤本方面去想,认为可能是很一般的书。”
尽管不是古籍专家,但郭云龙凭借在古籍市场20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古籍鉴定的真本事。“成天埋在书堆里,上手一摸就有感觉。专家鉴定靠的是理论,我们是实战派。”
书买回后,他立刻查阅资料,“确实查得到,又和同行朋友交流,最终判断应该是南宋的,而且是孤本。”众所周知,在古籍中,宋代善本属于上乘精品,而孤本则是精品中的精品。
确认了自己淘到精品后,郭云龙不免回想被寺庙当作废品卖掉的那一批古籍,“那一箱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去年有人拿了几页出来,卖了2000多万,而且是被国家图书馆定向拍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