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新人,这些当下中国电影行业最活跃的要素,因北影节而汇聚,使电影行业焕发勃勃生机。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北影节将‘中华味道’、‘全球互动’、‘青春活力’结合在一起,在世界众多电影节中都独树一帜。中国味道是风貌,青春活力是风格,全球互动是风骨,北影节已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面向国际
中外电影合作更广阔高效
4月20日,中意电影合作圆桌会上,意大利LE TALEE电影公司的CEO阿格内塞·丰塔纳展示刚完成拍摄的纪录片《来自丝绸之路上的女高音歌唱家——和慧》。该片由中意合拍,讲述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和慧从西安一个普通女孩成长为歌剧天后惊艳全世界的故事。
“这次拍摄让我们爱上了中国文化,我们希望能和中国展开更多合作。”丰塔纳表示,她们参加北影节,就是想为3个新电影项目寻找合作方。北影节举办的中意电影合作论坛、中意电影合作圆桌会,则为她提供了绝佳机会。听完丰塔纳的介绍,海润影业副总裁韩肯立即递上名片,并热情希望能在影片的后续工作中帮上忙。
依靠北影节这一平台,中外电影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层面越来越深。“前几年可能跟好莱坞的交流比较多,现在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国和地区,比如今年的‘聚焦意大利’、‘一带一路’电影论坛。”在韩肯看来,北影节在中外合作方面的活动非常高效,“让中外电影人坐下来直接介绍需求和资源,大家只要换了名片,后续活动就能马上开展。”
很多电影大师也来北影节上寻求合作,比如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印度巨星阿米尔·汗,都希望来中国拍片……就连“天坛奖”评委会主席、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都肩负合拍片《烽火芳菲》的宣传任务。
“北影节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冯伟回忆,2011年首届北影节还在筹备之时,几乎没人相信电影节能办成,没想到真的做成了,而且一开始便轰轰烈烈。“北影节不光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还成为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对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支撑。”
面向观众
全民共享电影文化盛宴
4月19日晚,中国电影资料馆座无虚席,当灯光暗下来,银幕上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杨尉官在守寡多年的董夫人家住下,也从此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这部位列“华语电影百佳”第20名的老电影《董夫人》,在北影节上首度回归内地,与影迷见面。
“礼教?爱女?女权?琵琶絮絮心怒起。”看完片后,大学生小陈在电影票上随手写下几句感受。过去的一周,她奔走于北京多家影院,看了多部展映影片。作为一个资深影迷,每年春天,她都庆幸自己身在北京,“就我的直观感受来看,北影节的展映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看到了《董夫人》《小城之春》这种黑白片的修复版,特别惊叹。北影节让影迷能在这么密集的时段里看到大量好电影,这是我们的幸福。”
今年“北京展映”在16天里先后上映近500部中外佳片,总票房更是创下新纪录。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北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栾国志认为,国际上A类的电影节各有所长,但论起群众参与度,北影节可谓独具优势。“电影节不仅为业内人士举办,也为广大的影迷朋友而举办。每年北影节展映单元都非常受关注,嘉年华的规模也非常大,吸引了大量爱好者。”
“北京展映”策展人沙丹认为,北影节的国际地位与众不同,“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历史悠久的名城,已成为亚洲电影生产中心,是华语电影当之无愧的第一城市。北影节的精彩度和关注度,也是亚洲其他电影节难以比拟的。”(袁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