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人民的名义》最吸引观众的什么?
A1:数据显示,31.1%的网友被《人民的名义》所吸引的是“揭露现实腐败/反腐败现象,尺度突破”。自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首次涉及副国级”,就一直是这部剧的醒目标签。不过,随着这部剧的深入播出,新浪娱乐认为,这部剧的确是突破尺度,但其突破之处并不仅仅在于相对于以往的反腐剧止于副省级,其涉及腐败的官员写到了副国级。更为深入与触目惊心的是,其中对现实中腐败、反腐败行为的写实性描摹。
最近,全国各地的“丁义珍式窗口”被群众和媒体集中揭发,被导演李路称为“现实主义题材剧引发的连锁效应”。不得不说,编剧周梅森确实对中国社会政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Q2:除了反腐,作为政治题材剧的《人民的名义》专业吗?
A2:曾经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人民的名义》的顾问,同时也是编剧周梅森的师友的翟泰丰曾经有评价,“说《人民的名义》是反腐剧,就把它窄化了。”的确如此,就如19.5%的网友认为《人民的名义》“真实反映政治生态,科普政治系统”,它更是一部政治剧。
有行业人士统计,这部剧其实破获贪腐案情节只占三分之一篇幅,却有一半的篇幅是讲各级官员在官场如何“活动”。例如省委、市委常委会上的拖拉汇报、暗箭角力、为官百态,被不少公务员观众反映:“我们开会就是这样!”而省委常委会上关于对贪官丁义珍是“拘”还是“规”,以及由公检法系统的双向汇报所引发的争执,也引发一些对政法系统感兴趣的观众对其中涉及的专业情节进行鉴定。
Q3:非IP没流量鲜肉,《人民的名义》靠什么?
A3:在微博调查中,因“群戏精彩,老戏骨们演技精湛”而被吸引的网友比例高达27.1%。的确,在IP、玄幻古装、流量鲜肉裹挟着资本席卷而来的当下,如此正经而“不入流”的《人民的名义》却能搅弄风云,离不开众多老戏骨们的集合效应。在快节奏的情节叙事中,吴刚、张志坚、许亚军、张丰毅、白志迪等演员们对人物把握的精准、对故事表现得到位、对主题理解的深入,也使得该剧成为一种对当下“无厘头”“后现代”影视作品当道风气的矫正。
如果能够在叙事节奏、年轻演员表演等方面再增色一些,会使得该剧的艺术表现更为丰满。但瑕不掩瑜,老戏骨们的表演大大提高了这部剧的艺术品质。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表演的层次性值得品咂,才有了社交平台上新晋“网红”们以表情包和段子为载体的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