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特喜欢把亲属关系词语用于社交场合,这样透着近乎。最常见的有“大爷”“大妈”“哥们儿”“姐们儿”“姐”“大哥”“兄弟”“爷”。
“大爷”“大妈”是北京人对年长者常用的称呼。“大妈,这么早,您干嘛去呀?”“大爷,您吃了吗?”
“哥们儿”可以算北京话的特色之一,男人间称兄道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示不分彼此、平等、亲热。不过用起来还是有讲究的:年幼的不能用这个词称呼年长的,那是不礼貌的。
“姐们儿”字面上和“哥们儿”对应的,用于女性。“姐们儿,晚上我家吃去。”在女孩之间“姐”这个词用得更广,比如:李姐、张大姐。
“大哥”“兄弟(de)”是一对儿,是岁数大男人和岁数小男人之间的称呼。“大姐”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比如:张大哥、李大哥、马大姐。北京话里“兄弟(de)”是对比自己岁数小的男人的称呼,如果念成“兄弟(dì)”那意思就变了。“兄弟(de),晚上到哥哪儿喝两口。”
“爷”也是就有北京特色的称呼,爷(yé)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成年男子的尊称,比如:李爷、秦爷。如果在家里有排行,为了区分那就称呼李二爷、秦三爷等。但在北京话里爷发音为(yè)并轻读时,是指父亲哥哥,比如:二大爷。
“爷们儿”这个词隔辈儿了,而且只能是年长的对年幼的说,如:“爷们儿,这么早就上学去呀。”但是年岁小的不能对老爷爷说:“爷们儿,这么早就去遛弯呀”,要是你这么说了,挨个大耳帖子,那是疼在你身痛在你心。
北京还有一个独创的称谓词“师傅”,原来师傅是对有技艺的老工人的尊称,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普通人的尊称。“师傅,请问新街口怎么走?”
婆媳关系微妙,所以的称呼多样分为当面的称呼和背着的称呼。儿媳当面随丈夫一起叫妈,背着的时候称为婆婆。当着丈夫家亲戚时,显示婆媳关系良好,一般称为“我妈”。当着丈夫面,关系好的是“咱妈”,关系不好是“你妈”,关系一般是“老太太”。和同事议论时,一般都是“我婆婆”。婆婆一般对儿媳妇都是直接叫她的名字,对外人说一般都是“我家儿媳妇儿”。
女婿对丈人当面直接叫“爸”,背着的时候称为“岳父”“丈人”“老丈杆子”。丈人对女婿称为姑爷或者直呼其名。
夫妻之间对外称呼一般“我爱人”“我们家那口子”“我媳妇儿”,过去会说“我女婿”“我男人”,但现在受南方人影响一般说“我老公”,但是一些老北京人对老公这词颇有微词,因为北京话里老公指太监。“老张”“老王”“我们家老李”等这样的词也用于公共场合夫妻间的称呼。
北京话里,年长者对不认识的青年男女可以称呼为“小伙子”“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