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尼佛·潘和弟弟从母亲的丧礼上出来,当时警方还没有拘捕她
他们一直在用爱和希望伤害女儿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多年前移民来加拿大。通过努力奋斗,买房置业,日渐成功。他们对詹尼佛姐弟的教育也很重视,总希望孩子能更上层楼。
小的时候,詹尼佛训练、学习压力大,晚上10点多才能睡觉,假日无休。于是她学会了用自残来解压,经常割伤自己的前臂。
初中毕业时,由于未获得优秀奖章、没有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詹尼佛开始厌倦学习——父母和她都不习惯“失败”。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学会了假装高兴。
女同学都化妆,她不会,也不被父母允许。她也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里,更不许谈恋爱。22岁之前,她没有去过夜店。
父母把她禁锢在他们理想的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
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发狂,内心越来越分裂。
詹尼佛的境遇在华人家庭非常普遍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努力缺乏肯定、赞美,唯恐孩子骄傲。
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功课要好,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还喜欢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
课外班就是补课,孩子不擅长什么补什么,而且非让他们上家长喜欢的课。
无论家长自身的状况如何,孩子的培养目标一律是“精英”。
孩子没有时间成长、享受生活,而是在被用各种手段尽早催熟。
“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
2015年8月9日,在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中,作为评委的董卿谈到自己的童年,泪流满面。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
如果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只能和父母撒谎是去同学家学习,因为父母禁止她参加这类活动,最喜欢看到她看书和运动。
中学毕业由于想报考艺校,遭到父亲的暴打。一度让她想到以自杀威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