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妙手回春的“文明工匠”

2019-05-08 11:46:00 新华网
A+ A-

新华社加德满都5月8日电 特稿:妙手回春的“文明工匠”

新华社记者周盛平

“我四海为家,哪里有文物损坏,就去哪里干活。”2017年春天,周建国把“新家”安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一回,他的任务是给当地一座神庙“疗伤”。

从洛阳到西藏,再到加德满都,56岁的周建国几乎一辈子都在跟文物打交道。他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工作大约30年。

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是一处古老的皇家广场,现存十多座宫殿庭院,包括高30米的九层神庙。2015年4月25日的大地震,使九层神庙严重受损。此后,九层神庙保护修复成为中国政府援尼震后重建的重点项目。

周建国是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现场技术主管。在他看来,治愈眼前这座受了重伤的九层神庙,不仅仅意味着修复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拯救世界多样文明中的一抹亮色。

  塑料布下的世界文化遗产

九层神庙底部的五层,围成四合院状,上面四个角落有4座高矮不一的塔楼。塔里的木制楼梯狭小,门大多低矮,通过的时候必须低头弯腰。周建国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在塔楼里爬上爬下。

“里面的一砖一瓦,现在都比较清楚了。”看着堆了一地的构件,周建国靠着被磨得光滑的楼梯扶手,语气轻松而自豪。

两年前的5月,周建国他们刚来时,情形完全不同。当时,虽然大地震已过去两年,总面积5600多平方米的九层神庙得到的所有保护,还只是蒙在顶上的塑料布。项目中方协调人郭倩如记得很清楚,那时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白天不敢进,晚上也睡不好”。但为了文物安全,他们一次次地进去排查,有时甚至就睡在里面。

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先要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周建国与记者交谈时,不时地看几眼修复现场,不远处,一些尼泊尔工人正在防护架上忙碌。

作为援外项目,中方的十来个人都是技术指导师和协调员,工人和工匠全部是当地人。2017年开工后的抢险阶段聘了大约200人,目前仍有约100名工人和工匠在项目工地。除了克服语言障碍,沟通修复理念也是一桩要紧事。

  不要返老还童,争取带病延年

既然是合作修复项目,有时就不免产生分歧。比如说,谈到构件长度,尼泊尔人喜欢用英寸,而中国人习惯用公分。几个回合下来,中方让步:入乡随俗,改用英寸。

但有些分歧,周建国和他的团队绝不让步。

例如,门框上的柱子坏了一点,补起来很费劲,尼方要换一根新的,中方不同意。

再如,一些有自然磨损的地方,尼方希望借机让它“焕然一新”,中方却主张顺其自然。

这就涉及理念问题。谈起文物修复,周建国强调“最小干预”“尽量恢复原貌”“最大化保存完整性和真实性”。

周建国说,不少尼泊尔工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但对“修旧如旧”的理念一开始并不很认同。在碰撞中融合,大家都看到和吸纳了彼此的长处。时间长了,工匠们渐渐认同了这种“原汁原味”感。

为实现“修旧如旧”,在抢险阶段结束后,工作团队会尽可能地搜集、甄别、整理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由于地震期间摔坏和后期损坏的构件特别多,又没有图纸和照片,需要一根根拼起来重新装配或复制。尽管麻烦,但必须这么做。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说过,“保护文物建筑就是要使它带病延年,而不是返老还童”。

这一理念,让九层神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换句话说,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魂”得以复原。

  妙手工匠修复文明的“春天”

在一个存放神庙部件的储藏室,记者看到很多用来支撑屋檐的长条形木板——斜撑。斜撑上雕刻着形形色色的女神、怪兽、动物。“水牛、狮子、鹿、蛇、马、山羊、孔雀……全是动物,太多了,估计有一两百种。”周建国说,这些东西的尺寸、位置、大小等都很有讲究、很有故事。

一些工匠正在另一个房间雕刻,每人面前摆放了几十把大小、粗细不一的刻刀,据说标准的一套共有45把刻刀。“这些师傅的手工可真厉害,不需要有画摆在眼前做参照,他们拿起来就雕,形象都在脑子里,雕完后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周建国感慨。

记者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龙木雕,问需要刻多久,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工匠需要雕七八天。难怪神庙修复工期预计需要5年!

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已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周建国团队的修缮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的业主是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下属的文物局。该局执行局长高塔姆告诉记者,中尼这一项目合作是值得向全世界宣介的典范。据了解,为共享信息、交流经验,有关各方计划在加德满都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在尼进行文物修复的其他国家同行等,一起探讨对世界文化瑰宝的更好保护。

九层神庙又称巴桑塔布尔塔。尼泊尔语中,巴桑塔布尔意为“春天之地”。经过周建国等中尼文物修复工作者妙手回春,九层神庙终将以“原有的模样”迎来新的春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