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同时强调,虽然在全球一些地区,对雪豹的保护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雪豹的种群数量仍然在下降,这一标志性猫科动物灭绝的风险仍然很高。
IUCN官网信息称,雪豹面临着多重威胁。因为人类畜牧业的竞争等原因,雪豹的栖息地不断在丧失或退化,雪豹的猎物也在减少,它们还面临着盗猎者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威胁。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8月24日-25日,来自全球12个雪豹分布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会议。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中国围绕落实2013年全球12个雪豹分布国通过的《比什凯克宣言》和《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开展的工作。
李春良指出,多数雪豹分布区地处高原山地,雪豹种群及其生态系统目前仍面临栖息地破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盗猎及非法贸易等影响和威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2016年,中国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了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批准在祁连山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整合管理机构,对区域内雪豹等濒危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实施全面、完整、连续保护,探索保护新途径。
非强制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划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每4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新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由“濒危”转列为“易危”,引发网友和专家们的热议。
国家林业局对降级一事曾对澎湃新闻做独家回应:“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我们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IUCN鲨鱼专家组成员、山东大大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告诉澎湃新闻,IUCN不是政府组织,其红色名录也并非联合国强制性约定。也就是说,IUCN的研究仅具有参考意义,一般不会强烈地影响一个国家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政策。与IUCN的红色名录相比,CITES(华盛顿公约)是具有强制性,但CITES仅适用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管理。
王亚民表示,在科学数据的支撑下,(濒危级别)升或降,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