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和李天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中国,创业已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全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体现在各个方面。“对我们最有利的是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推动,使得全国人民对创新的接受程度空前,整个民族对创新的包容性、重视度得到提高。”
陆思嘉在创业初期也曾接受过政府扶持。他说,国内很多产业园区会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这对于各方面资源都有限的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感谢政府给创业公司这方面的支持,正是这样的支持帮助孵化出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让我们走向正轨。”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剑桥大学博士生张岑说,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不少海外学子回国考察,亲身体验国内创新创业大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愿意加入国内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目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员刘芳德已经组建好团队,准备回国为他们的“智能外科”项目融资。“国内现在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我们团队参加了不少国内举办的创业大赛及地方考察,搭建了人脉,也获得了更多国内市场的信息。”刘芳德说。
求贤若渴引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
2015年,作为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时年29岁的余达刚完成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回到母校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担任教授。
在他看来,身为中国人,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是件很自豪、很幸福的事”,而此时,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及相关政策无疑成为他实现理想的助推剂。“我回国当教授,想教书育人做研究,当然也希望有个好的平台可以施展所学,希望有一定的资源,包括足够的经费,可以高效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更希望能影响一大批年轻人,”余达刚说,“没有‘千人计划’的支持,我定不可能做出目前的一些成果。”
浙江“80后”小伙斯康也是国家吸引人才计划的受益者。2012年从法国归国创业的他先后入选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和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如今,他参与创办的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一个近30人的工程师团队,获得国内各项专利十余项。
斯康坦言,他的创业经历完全超出回国前预期。“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然而,我们国家对海归人才的重视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服务都非常到位,给海归人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斯康说,“国内为我们提供的优厚政策条件是令外国学生无法想象的,这是时代的机遇,必须要把握住。”(执笔记者:郭洋;参与记者:殷夏、林小春、张家伟、张代蕾、张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