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辛格幼时资料照
辛格幼时的老师Roopsingh Sidhu更觉得难以置信,“当他学习的时候,他是第一名,闲余时间他爱好广泛,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你几乎听不到有人在学校抱怨他。”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辛格7岁的便投身印度宗教组织“真神宫”(Dera Sacha Sanda),直到1990年,“真神宫”的第二任头目选择辛格成为继任者。
据媒体早前披露,这个名为“真神宫”的组织成立于1948年,其总部设在紧邻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哈里亚纳邦的西尔斯,并在印度及世界范围内设有46个分支机构。不仅如此,该组织还有着庞大的产业,有自己的酒店、电影院、板球场和学校。
期间,辛格在全世界的信徒超过6000万,净资产约合人民币2.4亿元。不仅如此,这位拍过电影、唱过摇滚的“大师”还有着多重身份,他将自己标榜为“精神圣师”、慈善家、多种流派的歌手、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导演、演员、音乐制作人、作家、词作家、诗人、科学家、哲学家、瑜伽大师。
据海外网君了解,“大师”(guru)在印度几乎比比皆是,人们对此十分信奉。印度板球明星萨钦·田杜卡(Sachin Tendulkar)就是印度著名灵性“大师”Sai Baba的追随者;印度已故的前任总理英迪拉·甘地也经常向Dhirendra Brahmachari“大师”寻求建议。
不过,到底是什么驱使他们对辛格这样的“大师”俯首称臣?甘愿为这样一个人送死?
印度杂志《Swarajya》一篇名为《为什么人们愿意为辛格去死》(《Wh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ie For Gurmeet Ram Rahim Singh》)的文章似乎为我们揭露了原因。
文章指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历史的轨迹并分析当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此次发生动乱的地区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Haryana and Punjab),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千年的外国入侵,这些伤害给当地造成难以想象的混乱。这种频繁的入侵,使统治阶层失去了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政治结构。动乱剥夺了人们稳定的生活状态,宗教仪式的形式也被弱化了。
当人们长久以来对统治阶层和宗教感到失望,便需要即时的抚慰,而“大师”出现就像是一剂良药。
“希望理智能够战胜一切”文章最后提出警戒,审判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像辛格这样的罪犯,因为他们才该为暴乱负责,而不是民众。一个恰当的治国之道应该是,防止混乱和长期的不稳定。(编译/海外网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