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新华时评:严惩招考违规行为 严守教育公平底线

新华网 2020-06-19 21:11:01
A+ A-

新华社济南6月19日电  题:严惩招考违规行为 严守教育公平底线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教育招考,以选贤任能、细择良才为要。然而,一些地方近日曝出往年教育招考冒名顶替、篡改考生往届生身份等恶劣事件,说明相关领域关键环节尚存有漏洞。捍卫教育招考公平,必须依靠最缜密的调查、最彻底的追责、最有力的惩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拿高考来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试题、同样的标准,就是为了尽力消弭外界因素差异,尽可能展现个体的素质与能力。在“知识改变命运”深入人心的今天,对公平的追求已融入社会发展的血液。无论是冒名顶替,还是篡改身份,都是对这种公平的破坏与污损。

学籍身份从来不是可供改易的器物。有的人将学籍身份视作商品,或巧取豪夺、或私相授受、或待价而沽。殊不知,舞弊作伪虽可能一时有用,但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遗留下个人、家庭、社会的多重悲剧。

打击招考违规,要靠信息技术的“火眼金睛”。譬如经媒体梳理,山东近两年有14所高校公示注销270余人学历,其中近九成为涉嫌冒名顶替。这背后得益于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化进步。通过大数据比对,一批重名重号的可疑人员被甄别圈定,即便学历证书已发放十几年,也并非都有实名举报,“李鬼”照旧现了原形。

但事后的补救再精致,也无法修补人生的残缺。打击冒名顶替、篡改造假,关键在于管好生源地的档案变化、户籍地的户口调动。抓好这两点,再想借假档案、假身份蒙混过关,只能更快露出造假马脚。对教学育人单位来说,有效甄别入学人员身份,既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更事关学校长远声誉,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推托。

对冒名顶替、篡改身份的处置,不能止于注销学历,更应深挖细究,以儆效尤。眼下距2020年夏季高考还有不到20天,这场考试承载了太多不同以往的意义与期盼。以重典严惩抬高舞弊作假的成本,以公开透明阻遏铤而走险的冲动,才能让教育招考真正成为私心私利无法染指的禁区,社会才会更显公平,人才才能自然成长。

  相关报道:

  延安市纪委监委公布关于对李庆锋等人为仝卓办理虚假转学手续问题调查情况的通报

  仝卓事件调查:一场直播牵出高考舞弊案

  又是“冒名顶替上大学”!当年的漏洞如今补上了吗?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