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记者手记:一颗土豆看脱贫

新华网 2020-05-08 16:11:13
A+ A-

新华社兰州5月8日电(记者胡伟杰、多蕾)记者近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采访,发现在新的脱贫模式带动下,一颗土豆被人们“玩”出许多花样。

在庄浪县脱毒种薯繁育科研基地,一株株绿苗正在栽培板上茁壮生长,栽培板下是一串串像葡萄一样挂着的小土豆。“这些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种的。”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强强说。

“如果划分辈分,我们种的土豆是奶奶辈,农户种的是儿子辈或孙子辈。”马强强打了个比方。

原来,“奶奶辈”的土豆学名叫“原原种”,“儿子辈”的土豆叫“原种”,“孙子辈”的土豆叫“一级种”。“一级种”再繁育一代,名为“二级种”,也可以作为商品薯来种植。

一颗土豆,为何如此复杂呢?

庄浪县的自然环境很适合种植土豆。然而,按照传统方法种植土豆,经常出现品种退化,土豆植株变矮,薯块变小,产量下降,严重的还会绝收。而种植脱毒种薯,产出的土豆不仅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而且卖相好,产量也大。

庄浪县朱店镇三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川平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土豆只要一染上病虫害,就没治了。因为品种退化,我有几年不敢种土豆。”他说。

2017年,庄浪县组建一家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下设包括陇源薯业在内的6个子公司。陇源薯业公司与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起来搞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

这就有了先前马强强提到的“奶奶辈”土豆的批量化生产。

2019年,朱店镇向农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该企业签订种植协议,杨川平和几个村民瞄准“商机”,合伙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脱毒种薯,当年就收获了500吨马铃薯“原种”。

记者发现,繁育基地把培育好的“原原种”发放给农户,农户收获的“原种”“一级种”又上交给企业。“‘原种’回收价格高,而且比较稳定,我们的收入从此有了保证。”杨川平说。

“这种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基础、群众为主体的产业脱贫模式,既发挥了带贫效果,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庄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拴成说。

2019年,庄浪县建立“原种”生产基地5000亩,共带动8.05万户群众发展脱毒种薯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6000多亩。企业为农户补贴种薯4400多吨。

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田间地头变成科研基地和生产车间,是庄浪县脱贫的“法宝”之一。未来,如果一颗土豆还能解锁更多“玩法”,农业产业化水平能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