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疫病是重大隐喻

半月谈网 2020-03-16 10:32:01
A+ A-

俞菀

疫病是整个世界的重大隐喻,大疫中的人性善恶无所遁形。善,逆行之善、坚守之善、谅解之善;恶,发国难财之恶、造谣传谣之恶、鱼死网破之恶。善恶之间,人彷徨沉浮,最终展示出生命的韧性。灾难当下,我们为崇高精神欢呼;灾难过后,我们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自省。

生与死

重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从未消失。

人类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一亿多人的生命。霍乱的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使之被称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还有禽流感、埃博拉、SARS等,以及我们如今面临的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为何令人恐惧?这个恐惧的来源,就是未知。人类对大自然,对其他物种,对自身,都不是十分了解。这其实也是科幻的根本命题。科幻作家一直把病毒等微生物,视作灭绝人类的最大威胁之一。这是非常现实的威胁,甚至超过核战争和小行星撞击。”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说。

生死面前,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们急于寻找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对于很多人而言,相信病毒来自一个精心预谋,会比相信来自大自然的演化更容易。”一位高校教授说,“前者用我们习惯的逻辑很容易理解,我们也容易找到可以怪罪的‘责任人’,而后者充满了各种学术名词,晦涩难懂,就算有科学家讲解,也不得不承认这里头有大量的未知难题和不确定性。”

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自己的理性,屈服于恐惧和阴谋论。科学防治,恰恰是人类对抗和跨越疾病的“文明脚步”。

当人类面对鼠疫的时候,其发生与消失的记录,大都带着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色彩。可如今,我们快速掌握了病毒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联合抗病毒药物和中西医结合施治显示临床有效,部分疫苗品种进入动物试验阶段,从康复患者的血浆中找到大量保护性抗体。

“只要不再死人,大家就不慌了。”大疫之下,人们的诉求就是如此基本和真实。

善与恶

灾难性疾病是对人性的深层次考验。卑劣的张牙舞爪,崇高的绽放光芒。

大疫背后的人性之恶,是对自然的破坏和杀戮,是故意隐瞒、侥幸放纵和鱼死网破的心态,是造谣传谣、殴打哄抢和秩序失控。

60块钱1根黄瓜,120块钱一棵白菜,200块钱一个N95口罩……诧异于最艰难的时刻,还有人在为不法商贩赚钱撑腰打气:“发国难财的人,是给那些遭受灾害的人更多的帮助,更多的选择。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奖励,而不是惩罚。”

疫病背后的人性之恶,是偏见垒砌的大山,是玩笑放大的痛苦。

从“刚买的武汉鸭脖扔了”“刚交的武汉女朋友分了”到“武汉人,别过来”,被群体情绪裹挟,精英也会变傻。

疫病是重大隐喻

《流行病世纪:惊恐、歇斯底里和狂妄自大的一百年》作者马克·霍尼希斯鲍姆说,医史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在疾病流行期间,我们需要谨慎措辞,以免语言成为产生排外情绪、污名和偏见的发动机。即时通信时代,错误信息和虚假新闻比任何病毒都传播得更快、更广。

以善止恶,我们需要一种最单纯的责任感,也是一种最真实的正义感。“崇高之所以崇高,就在于它是多元价值中的正确抉择。”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乔法容说。

疫病背后的人性之善,是医者仁心。“我们没有超能力,没有炫酷的战甲,但我们依旧在战斗,在坚守。作为守护者联盟的一员,我愿意。”2020年除夕,浙江医生白如冰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疫病背后的人性之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在一场纵火案中失去妻儿的杭州市民林先生,为抗疫前线默默捐献了数万元物资。“在重大疫情灾难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不能做旁观者”“我经历过的事情,让我意识到人性中有善也有恶,有各种利益诉求。学会原谅,一切才能过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会有一颗感恩之心。我想,不管怎么下雨,不管怎么刮风,太阳总是要出来的,花儿总是要开的,我们的生命,总是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一位新冠肺炎治愈者,出院前在病房的小白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最可悲的是“一切照旧”

希望这一切早点结束的念头什么时候最强烈?对我而言,是那个阴冷潮湿的傍晚,驾车驶过钱塘江畔的时候。空旷的桥面没有一辆车,飘浮着雾气的江上没有一艘船。高楼间的脚手架凝固地立在那儿,一扇扇窗户成了一个个黑洞。

希望车水马龙,人间烟火依旧。却也希望,我们对生命的认识、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为了不让它们蔓延开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周国平在“非典”期间重读阿尔贝·加缪的小说《鼠疫》后写道,“真正可悲的不是SARS,而是在SARS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切照旧。”

在加缪的名作《鼠疫》中,不难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细节”:先是一个人死于怪病,接着越来越多。某一位医生终于鼓起勇气说出“鼠疫”这个词,其他人却心存疑虑或不敢承认。当疫情迅速蔓延后,奥兰市府的政客掩饰诿过,到消息封锁不住的地步才公布疫情、采取措施,消毒、监控、隔离,直至封城。

重温电影《传染病》,曾经被吐槽的推理成了寓言式的讽刺:原本在蝙蝠身上寄居的病毒,借由猪这个中间宿主和处理生肉的厨师,感染到了1号女病人身上。这个女病人又携带着这种病毒,出入人流密集的赌场,乘坐密闭的国际航班,病毒通过人传人快速蔓延,导致全球各地迅速暴发疾病。

“只要地球上还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永远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放松了警惕,疾病暴发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

我们要更彻底地改变那些可能导致传染病发生的陋习,比如食用和买卖野生动物,比如过度地开发和占领本属于它们的栖息之地。

摄影师塞巴斯蒂安在他的纪实电影《地球之盐》中,把人类比喻成盐,盐若失了味,便是无用,只能任凭丢弃和践踏。面对疾病,“思想上是恐惧的巨人,行动上是无畏的侏儒”,这便是一种“无用”。

“我们总能找到一些方式来做一些实际的改变,比如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选择怎样的信仰,以及,选择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塞巴斯蒂安说。(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3期)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