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巾帼不让须眉——记战“疫”一线的“她”

新华网 2020-03-07 20:03:01
A+ A-

新华社长春3月7日电 题:巾帼不让须眉——记战“疫”一线的“她”

新华社记者张建、张博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女性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冲在一线。在后方,还有众多巾帼英雄坚守在百姓身边。她们出现在机场、地铁、火车站,为旅客带去安心,为城市守住安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力量。

“领完证就上一线”

维持进站秩序、安检、测量体温、指导乘客扫码进站,身材娇小的晋欣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丝不苟地重复着这些工作。平时,她是手握笔杆的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党群工作部宣传干事,这些天,她是手拿测温仪的地铁“守门员”。

疫情发生后,吉林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充实基层防控力量。吉林省直机关工委抽调各机关党员组成志愿者突击队。晋欣第一时间报了名。

家人担心她——之前她看到血库存量下降的信息,就跑去献血,由于身体瘦弱不符合捐献血小板的标准,她就以400毫升最大数值捐献。“再危险我都要上,我是党员,而且都会做好防护,不会有问题的。”晋欣这样安慰着家人。

2月20日,是她登记结婚的日子。那天,他们戴着口罩在婚姻登记处拍下了一张特别的结婚照。出了婚姻登记处,丈夫就载着她去给同事们送防护物资。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长春地铁西客站人手紧缺,所以新婚后第一天晋欣就回到工作岗位。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一天的感言:“难以想象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而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向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致敬。”

“一封家书报平安”

“父母亲大人钧鉴:二月初六,赴春城机场,重任在,绝不撤。待疫过花开,再相拥抱……”这是吉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办公室主任于嘉媛的家书中的一段话。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正成为防控要务。2月27日上岗之前,于嘉媛把5岁的孩子送到了婆婆家,跟父母约好了暂不相见,确保从机场回来后能自我隔离。临行前,年幼的孩子抱住她说:“外面有毒,不要出去,我不想让你死,我不想没有妈妈。”安抚好孩子,她赶赴长春龙嘉机场的战“疫”一线。

“20公斤的孩子我都背得动,这点担子不算什么。”她说。一加入志愿突击队,于嘉媛就主动请缨背40斤的药水桶做消杀。队长不同意,让她去登机口帮忙测温——这个活也不轻巧,每天提醒旅客脱帽,帮忙测温,带领体温高的旅客去复测区。“您别着急,再去查一下,咱们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人好、对大家好。”这样的话她不知道念叨了多少遍。

每天脱下防护服,留下的是脸上深深的压痕,她还要第一时间给孩子、父母发个视频报平安。“医护人员更加不易,我们想尽可能地帮她们分担。”于嘉媛说。

  “奔波万里,不漏一处死角”

贡晓东常坐的车座、靠背已经磨出了线头,见证了这位“总在路上”的女干部奔走的历程。她是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疫情期间,每个高速服务区都是她最牵挂的地方。

40多趟奔走,1万多公里的行程,疫情防控以来的30余天,从安排购买防疫物资、指导场区环境清理,到重点部位消毒、安全隐患排查,贡晓东的身影出现在服务区各个角落。现场保洁、保安缺乏专业知识,她手把手地教他们口罩怎么戴、消毒液如何配比。

大年三十,她让司机先回家过年,独自驾车前往服务区布置防疫工作。午夜12点,当她踏入家门的一刻,刚刚做完手术的80多岁老父亲满脸焦急:“东啊,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贡晓东心中愧疚不已,笑着安慰:“爸,没事,临时有些工作要忙。”说完却红了眼圈,第二天一早又踏上前往服务区的道路,从那之后她30多天没回过家。

车坐得太多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她疼得直冒冷汗,只能平躺在后座上休息,到服务区后再下来工作。没有人发现她因疼痛微皱的眉头,大家看到的只是她雷厉风行的防控部署,和她工作时的认真。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太多太多不让须眉的“她”坚守在病患跟前、百姓身边以及各自的平凡岗位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