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好支书”老胡的三个“心愿”

新华网 2020-01-05 14:52:01
A+ A-

新华社郑州1月5日电(记者韩朝阳)31年前,高中文化的胡善信被任命为河南省光山县帅洼村党支部书记。28岁就当了村里最大的“官”,小胡心里藏了一个字——怕。

召开第一次党员会前,胡善信打了三天腹稿,想了三个问题:怎么当好村支书?怎么有路走?怎么摆脱贫困?越想越怕。

开会当天,面对台下40多张熟面孔,胡善信发了蒙,杵在台上3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老党员曾昭华急了:“你啥也别说,只要三条,一是让老百姓有饭吃,二是有路走,三是过年能吃上一顿肉,这三条你干成了,就是好支书。”

胡善信愣住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代修成站起来打了圆场:“话先这么说,看善信怎么干,我相信,他能干出个样子给大家看。”

胡善信啥也没说,躬身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从此,小胡多了三个“心愿”。

帅洼村位于大别山北麓,“九架岭,十八坡,坡坡下边有人家。”全村2000余口人,散落在60多个自然村,人均不到半亩地。“土坯凳,土坯床,土坯当凳又当床”“东边日头西边墙,除了日头没家当”……帅洼人祖祖辈辈不知传下多少顺口溜“调侃”窘困生活。

胡善信上学时还讨过饭、吃过糠,哪怕当了村支书,家当也不到30块钱,想请人喝瓶酒,全家10口人都凑不够7毛5分钱。28岁的胡善信像门口的大山一样壮实,但要接过老支书肩头的担子让他着实胆怯。

“田在两山夹,地在坡上挂,一场大雨过,地露骨头田满沙。”帅洼村种水稻,田地都在山冲里,山洪来了,田冲垮了,山洪走了,田水干了,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帅洼人受尽了苦楚。小胡发起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改冲治水”。

按照“大冲一条沟,小冲一口塘,夹山冲两岸禁牛羊”的治理方案,小胡一手划出了18条冲。这18条冲,帅洼人整治了近10年,挖了8000多米排水沟,建了近30口蓄水塘,整治出了380余亩旱涝保收的“保命田”。

但在山头林立的帅洼村,靠田里的收成,全村人勉强混个温饱,想要年年吃上肉、顿顿吃上肉,还远远不够。仅有1400余亩田地的帅洼村有1.6万亩山地,虽然世代“靠山吃山”,青山早已变“光”山,但帅洼村的“买肉钱”还只能落在荒山上。

20世纪90年代起,按照“能栽啥栽啥,啥赚钱栽啥”的思路,胡善信带人在荒山上挖槽子,栽杉树;刨垱子,栽板栗;平梯地,栽茶树。为了“开山”,61岁的曾广运包下200亩荒山,卷上铺盖在山窝里待了8年,挖坏了10多把锄头、铁锹。当家人把年近七旬的老人“请”下山,他栽下的1000余棵板栗已经结果。

20余年间,6000亩板栗、3000亩绿茶、2000亩杉树、1000亩油茶……山上的林木结构调整了两三遍,形成多元化的效益林,荒山成了“聚宝盆”。自此,村里每年有了近70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每人有了5亩致富的山林。2018年,帅洼村人均纯收入近1.4万元,村集体资产近7000万元。

有饭吃、有肉吃,胡善信也没忘了有路走。实际上,他当了31年村支书,就整整修了31年路。村里最早一条串起全村的沙石路,全长17公里,穿越大小约30个山头,跨越8条冲。自1998年至2006年,整整修了8年,除了架桥用的钢筋、水泥,整个工程几乎全是帅洼人用双手完成。

修路时,村里人均要提供两方石子,村民帅道言妻子患病,4个孩子年幼,家里穷得叮当响,村民组其他人家你追我赶地完成了任务,唯有帅道言家还差一大截。胡善信深知这家人的难处,想将他家的任务减一点,帅道言火了:“就是因为没路,我才穷成这样。我就是用头顶,用嘴拱,也保证交公。”帅道言到妻子娘家请了十几个帮手,苦干两天,把12方石子交公。30余年间,从没路到有路、从小路到大路、从泥土路到水泥路,帅洼村修通了42公里路,实现组组通、户户通。

改冲治水、开山造林、架桥修路、建设新村、发展旅游……31年过去了,小胡变成了老胡,当年许下的“心愿”早已一一实现。

“村里人见我面带笑容,就是大家认可我。”现在村里开会,胡善信能讲上三天三夜,但他只总结了两句话传给像小胡一样年轻的党员干部,一句是把村当家一样经营,把老百姓说的事当父母说的事一样办理;另一句是做事要有事业心、奉献心,做人要有责任心、感恩心。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