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扶贫干部:“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华网 2020-01-01 12:22:01
A+ A-

新华社哈尔滨1月1日电(徐凯鑫 唐铁富 杨思琪)午后的阳光洒在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上,北红村村部里热闹非凡。

“7000多块钱,咋这么多!”75岁的贫困户李进山拿着建档立卡户工资表,格外激动。

北红村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是我国最北村庄。每年,这里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开启“找北之旅”,家庭旅馆、超市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成为当地发展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暑期、寒假适逢农闲,我们就号召村民出工。”驻村工作队队员陈赓说,工作内容丰富多样,有打扫街道卫生、收拾垃圾、拔草割草等。响应村里号召,李进山只要有空就出工。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他们准时上岗。很快,村里环境变好了,贫困户也找到了致富门路。

“我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老伴儿也患有脑梗,都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是扫地、收拾卫生都不在话下。”李进山说,以前想打工但村里没产业,现在吃上“旅游饭”,出工一次挣105元,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不寒碜”。

“大家排队站好,挨个来签字、按手印。”领工资现场,北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广新张罗着。话音未落,村民们一边排好队,一边探着头想看自己的工资数。

周广新说,全村贫困户有49户,今年村集体从收入中拿出20万元,按照出工天数给贫困户分红,最多的达到11000多元。“扶贫要与扶志相结合,等、靠、要不是长久之计,鼓励群众自己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脱贫致富。”

如今,村居环境变好了,百姓生活更甜了。全村146户村民中,已有70多户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馆。今年,村里又增设了俄式简餐、酒吧、洗衣房等项目。“人人有事干、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钱赚”,北红村找到了一条脱贫新路。

在祖国大陆最东端,“东极”抚远,旅游产业同样火爆。

以往,当地村民靠捕鱼、卖鱼为生。作为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第一书记,刘桂玲倡导村民“洗脚上岸”,从“粗经营”转为依托渔业发展观光旅游式“细经营”。

村民王世龙的母亲于美霞多年患有精神疾病。王世龙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家照顾母亲。驻村四年多以来,刘桂玲经常入户走访。“刘姨一得空就来陪我妈聊天,我妈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我也可以安心去打工。”

在刘桂玲的帮助下,王世龙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帮渔民直播冬捕,一天能挣300元,一个月收入近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村里已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开设渔家乐餐厅和民宿,依托渔业发展旅游产业。刘桂玲说,村民还组建了赫哲族群众文艺表演队、鱼皮技艺专业合作社,他们表演的“伊玛堪”歌舞走进了国家级殿堂,制作的鱼皮画、鱼骨制品也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各国友人。赫哲族村群众年人均收入也由过去的几千元增长至上万元。

“我就是想让老百姓有钱赚,每天都乐乐呵呵的。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是我最大的心愿。”刘桂玲说。(参与采写:齐泓鑫、姜贺轩、谢剑飞、孙晓宇)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