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人才引擎”催生发展“加速度”——江苏“产才融合”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19-12-12 14:08:01
A+ A-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题:“人才引擎”催生发展“加速度”——江苏“产才融合”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不足1平方公里的纳米城,集聚了25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孵化了350家相关企业,苏州工业园区由此成为全球微纳米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江苏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迸发出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活力。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云汇环保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其关于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的方案受到大众汽车、日本大金等全球客户青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公司总经理刘敬印博士是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国家特聘专家,他表示,明年还将加强与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顶尖专家合作。

据介绍,南通市围绕重点打造的“3+3+N”产业,吸引了一批顶级高科技人才,在南通创新创业的国家特聘专家已达160人。

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创业团队已达46个,集聚科技企业超50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46家,涌现出信达生物、基石药业等一大批上市企业。

以物联网产业闻名的无锡市同样离不开“人才引擎”,其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集聚了6600多名高层次人才,园区总产值超过70亿元。

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产业发展亟需转型升级。随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连云港恒瑞医药等4大药企引进培育15名海外高端人才,汇集近6000名研发人才,成为我国医药创新高地之一。

“对产业而言,人才比什么都重要。”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育新说,公司拥有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米歇尔博士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霍金斯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抗菌肽及多肽药物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

  “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

“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说,“我们鼓励一个学科面向一个行业、一个学院面向一个集团公司、一个课题组面向一个企业。”

针对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江苏大力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南京工业大学深入10多家化工园区,输送近千名化工人才,减少近万吨“三废”排放,产生近亿元的经济效益。

南京江北新区围绕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引进成立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等国际顶级科创平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汪冬宁说。

苏州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引进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30所中外知名院校在园区合作办学或设立机构,区内各院校设置专业75%以上与园区产业紧密相关。

为改变科教资源丰富、转化率偏低的状况,江苏创新成立专注于打通人才、科技到产业通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据该院党委书记胡义东介绍,5年多来,研究院共集聚研发人员6800多人,转移转化技术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50多家。

此外,江苏还连续12年实施科技镇长团计划,从全国高校院所遴选7000多名教授、博士,到全省106个县(市、区)、开发区,900多个乡镇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推动创新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

  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产业部门不抓人才,人才部门不抓产业”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高质量发展。

“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就像是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就缺少腾飞的翅膀。”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文奇说,“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最大合力’。”

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江苏编制实施了30多个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构建起“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的工作格局。

“江苏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离不开人才。”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说,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有2439家,其中国家级117家。同时,每年还培训5000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中高端技能和管理人才。

“人才26条”、“人才10条”、“科技40条”、“科技改革30条”……一系列政策促成江苏“产才融合”格局。据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处介绍,省“双创计划”引进的人才和人才企业90%以上均分布在新兴产业领域,人才企业存活率和运行质态良好率均在75%左右。

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高层次人才地图”,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