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贵州:小竹子带动贫困农民吃上“脱贫致富饭”

央广网 2019-09-27 11:28:00
A+ A-

央广网贵阳9月27日消息(记者陈屹)9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林业厅获悉,贵州省大力推动竹产业发展,变竹资源为摇钱树,无数竹产区农村贫困农民依靠竹资源走上脱贫致富路。据统计,今年1至8月,贵州省完成新造竹林12.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2.51万亩,带动1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8万户。此外,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预计投资58.42亿元。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有竹林面积达419万亩。如何让这些竹子资源以产业化的方式赢得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贵州省出台思路,建立了由省领导领衔的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实现了竹产业发展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在“吃干”、“榨净”纤纤细竹中,让贵州丰富的竹类资源不断朝着效益化转变,成为贵州基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竹作为省领导领衔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加快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以竹造物、以竹为食、以竹兴旅……,一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竹为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贵州竹产区热烈进行着。

贵州赤水市,作为“中国十大竹乡”,不仅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竹类资源,更是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2018年,赤水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达到6.6亩。让竹子“变身”,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完善产业链,竹子变成竹纸、竹建材、竹食品,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竹企业,做强做大纸业园区和家具园区,实现了从杂竹到纸浆、纸板、成品纸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从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赤水竹子“变身”,富了一城。目前,赤水拥有各类竹类加工企业3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2018年,赤水市竹产业综合收入达53.2亿元,占GDP总量50%以上。

赤水市是著名的旅游区,这里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1.6万个,其中就有遍布全市的竹林的贡献。游客进入这里,徜徉于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等竹林之中,才能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这样的优势,让赤水市不断开拓思路,大力发展竹旅游,建成了5个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据统计,2018年,赤水市接待游客1800万余人次,其中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其中竹林生态综合旅游收益达43亿元。7万赤水人民“走上竹旅路、吃上竹旅饭、发上竹旅财”。

依托千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双千工程”深度融合,贵州计划到2021年竹林基地面积将达到500万亩,大力发展竹产业,庞大的自然资源将给贵州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贵州有关方面正按照国家5A建设标准,指导竹产区景区完善设施、强化服务、丰富业态,将景区一些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投融资优选项目。加强对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梳理全省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对赤水竹编、玉屏箫笛、丹寨芦笙等非遗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贵州省桐梓县有“中国方竹笋之乡”的美誉,境内的大娄山中拥有43万亩的原生方竹。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说,过去受制于供应链,方竹鲜笋以前多用作深加工,或晒制笋干,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的拓展和产业的发展,而今,这一难题解决了。

今年以来,遵义市桐梓县供销合作社与盒马鲜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大娄山中的方竹笋24小时内从产地到达全国餐桌,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10个城市的市民吃到了贵州最新鲜的方竹笋。因竹而生的桐梓县的竹产品、竹笋食品企业,更是变着花样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把优质的竹产品漂洋过海卖到了海外市场,赢得了丰厚的效益。

如今,赤水市与上海泰盛集团成功签约了“赤水纸产业园区”项目,投资规模35亿元;铜仁市成功引进“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与合作方就实施年产100万套竹制马桶盖扩产技改项目开展了有效磋商,基本达成合作协议……顺应产业发展需求,贵州已建立了全省竹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积极参加各种招商推介活动,竹产业推介成效显著。

贵州省的竹产业方兴未艾。下一步,“竹+饮食文化”、“竹+温泉康养”、“竹+民族药浴”等模式,将推动贵州竹产业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