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牧民强巴眼里的70年——来自中国海拔最高乡的见证

新华网 2019-08-02 11:36:00
A+ A-

新华社拉萨8月2日电(记者王学涛、田金文)牧闲时节,强巴和老伴在新家安享时光。客厅里整齐地摆放着成套的藏式家具、现代家电,看上去非常舒适。温暖的火炉旁,强巴坐在沙发上喝酥油茶,老伴扯着毛线,小外孙在一旁嬉戏玩耍。

这是中国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一户牧民家的温馨场面。与此相对的是室外艰苦的生存环境。这里海拔5373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强巴老两口与女儿生活在一起,家里有50头牦牛和130只绵羊。近年来,他的女婿买了两辆车跑起了运输。

目前,全乡1036人中60岁以上的有52人。出生于1949年的强巴是共和国同龄人,高寒缺氧的环境使强巴的记忆力减退,但过去70年的生活变迁,却令他难忘。

强巴出身于农奴家庭,母亲和妹妹早亡,父亲终年为农奴主放牧。“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吃陈旧的糌粑,住在一间草坯房里,只有一个小炉子和几个泥罐子。”他说。

西藏民主改革后,强巴家分到5头牦牛和30只绵羊。1969年,他被派到山南地区学医,后来成为一名乡医。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份工资是9块钱,“当时算挺多钱的,生活改善不少”。

学医让他不再为生计发愁,还遇到了终身伴侣。回忆恋爱过程,两位老人哈哈大笑,日子不富裕,但两位老人一直同甘共苦。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雪域高原。过去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世纪之交,强巴家买了第一台二手的黑白电视机,后来在“电视进万家工程”中,政府送给他家一台彩电。2006年起,西藏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强巴家从草坯房搬到土石结构的安居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普玛江塘乡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均年纯收入由2011年的4016元增加到2018年的13352元,2018年底顺利脱贫。

目前,普玛江塘乡边境小康村工程接近尾声。4个村的村民迁入新居,剩下2个村的村民有望在今年10月搬进新家。乡长胡凤宝说:“跟原来土石房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结实、暖和、舒适。”

如今,小康村里通了电、水、路、网络。

“边民补贴、草场补助、养老金、草场监督员工资……”强巴给记者列举多项惠民政策给他家带来的收入,一年达6万余元。

乡党委书记格桑确拉说,虽然政府的惠民政策力度很大,但牧业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近5年来,乡里增建了32座暖棚圈、4座饲草储备库等,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今年,乡里还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引进种牛种羊,优化畜群结构。

近年来,普玛江塘因为网红景点岗布冰川和普姆雍措湖而被更多人所熟知。下一步,乡里计划改善景点的交通和旅游设施,早日让百姓吃上“旅游饭”。

“多亏党和政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强巴说,未来更要加油干,将幸福延续下去。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