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创新,驱动合肥“快进”

新华网 2019-07-17 11:35:00
A+ A-

新华社合肥7月17日电  题:创新,驱动合肥“快进”

新华社记者 王正忠、杨玉华、徐海涛

平均每天诞生16个发明专利,平均每天新增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995年至今,安徽省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跃升了72位,被誉为“发展最快城市”;而且,其单位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经济质量健康。

“合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是科技创新。这是贯彻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合肥市委主要领导表示。

  战略新兴产业:助力经济“加速”

全球第一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运行,每月可产12万片基板,带动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产量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目前全世界最高世代液晶生产线在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产,改变了全球液晶面板、液晶电视市场走向,也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得到实惠。

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关键材料之一,今年5月9日,投资100亿元的全球最大偏光片生产基地落户合肥。以液晶面板为核心,合肥目前已集聚液晶玻璃、光学膜、偏光片、驱动芯片等上下游企业30多家,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今年前4个月,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9%,这是该市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缩影。自从2004年申请成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来,合肥基于自身科研特点,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打造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10年来,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近5年来加速至20.6%,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引擎。

  国家科学中心:带动区域经济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该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4大科研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刷新世界纪录实现18个量子比特纠缠、“人造太阳”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年来涌现出多项世界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也催生了多项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如单核性能卓越的“魂芯二号A”芯片、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等。

合肥国家科学中心旗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1项,2018年牵头参与的8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

在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合肥中科智驰科技公司总经理江如海告诉记者,其技术团队积累了10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创新院给他们提供了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平台和启动资金,合肥高新集团提供了天使轮投资,安徽省的产业扶植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资金和场地支持,我们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江如海说,得益于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这片热土,他们1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目前我们的无人驾驶摆渡车已经有两台交付给客户使用,订单超过30台。”

  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今年3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科创板第二批受理企业名单,安徽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跻身8家企业之一。

脱胎于合肥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一个新兴的量子产业集群正在安徽形成。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中创为量子……在合肥市高新区里有一条密布着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道”,不断有新型科技产品从这里走出。

国仪量子发布了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本源量子推出国内首款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培育出量子科技企业5家,关联企业20余家,在国内名列前茅。

从量子信息到质子医疗、燃气轮机、可回收火箭发动机……近年来,合肥市前瞻性地投入了一批前沿科技产业,有些虽然还处于产业化早期,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但在合肥也获得了支持。

“合肥有支持创新、允许失败的环境。”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十几年来合肥走过了一条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现在不仅要速度,更要可持续、有内生动力的高质量增长,科技创新产业是合肥的“解决之道”。

科研催生产业,创造就业。2018年,合肥市新增工作岗位25万个,吸引12.5万外来人口流入,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