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新工科与一流本科建设”研讨会聚焦新工科建设 推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央广网 2019-07-05 16:26:00
A+ A-

央广网西安7月5日消息(记者雷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新工科与一流本科建设”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今天(7月5日)在陕西西安开幕。来自全国各类高校、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以及出版单位400余名代表,围绕推进新工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交流经验、建言献策。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荣命哲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安交大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工科、加快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西安交大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新工科”,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积极培育质量文化,打造精准育人的大数据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程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他以“守”“破”“立”三个词分享了自己对工程教育的思考:“守”是指要从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工程技术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破”是指高校应破除学科壁垒,对内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对外推进产教融合;“立”是指要确立新的体系和规则,尤其应该确立工程教育的质量意识。他希望参会代表们以问题为导向,重新审视研究新工科改革推进中的真问题,做真研究,拿出真管用的举措。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在致辞中表示,新工科是持续性的工程教育的转型变革,不仅仅是教改项目,更不是概念,而是行动,任重而道远。他表示,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从继续推进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工作、积极承担课题与咨询项目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希望各理事单位能继续深入系统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创新、政策上完善,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创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为什么要做新工科?新工科如何做?高校如何从事新的工程教育变革?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杨秋波、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等12位专家,围绕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思考。

西安交大副校长郑庆华在采访时指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对新时代人才的迫切要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对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需求,西安交通大学先后出台了《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对标“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要求,按照“强优、扶需、抚特”的原则,改造升级现有专业,孕育医工结合、文理渗透、管工贯通新专业,首批举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12个;与华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创办12个“菁英班”,实施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交叉培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科学家型的工程师。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认为,“新工科”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新的工程教育,即要有新的理念和方法,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转型和改良;二是新工科的教育,需要开拓建设新专业。他强调本科专业的设置一定要慎重,要避免借着新工科的名义,把一些很窄的行业方向拿出来作为一个新的专业。

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认为,新工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创新,深刻的变革,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工程教育,要把如何培养好人才作为首要的问题来思考。

据了解,本次会议为期三天,除了主题报告外,还按照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分3组举办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题论坛以及论文分享会,各高校围绕推进新工科建设、“金课”建设等主题,结合各自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分享了发展理念、建设规划、改革举措和工作进展,并有30位参会代表报告了各自专业领域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大会同期举办了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