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城步:“高山红哨”唱出“贺郎新歌” “苗文石刻”记录“扶贫新篇”

2019-05-15 20:33:00 中国青年网
A+ A-

  中国青年网邵阳5月15日电(记者 王龙龙)蜿蜒的巫水,绕过一座座山头,穿过湖南城步,像一缕古老的情丝,将儒林、丹口等连在一起;沿着巫水,一片片水田映着葱郁的高山,与云雾一起将这座小城绘成一幅水墨画;一座座高架桥拉近了山与山的距离,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让村与村畅通无阻,让这座小城的老百姓走出村庄,让外地的游客漫步于这座小城的湿地公园、红色和民族景区,让一个个特色产业兴盛起来……

  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民进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达峰率民进中央调研组,走进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姚爱兴,民进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顾问、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勇,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李友志参加调研。民进中央,湖南省人大、民进湖南省委、湖南省扶贫办,邵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民进邵阳市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新种植苗香梨70亩”“社员人均增收1600元”“63户274名贫困对象成功脱贫”“99名学生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12670.94元”“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免费体检”“新建200立方清水池一座”“在县城帮人开出租车,年收入3万余元”……每个乡、每个村、每所学校、每户人家,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城步这座“高山红哨”,曾以“贺郎歌”等入非遗,如今唱出了“贺郎新歌”;曾以“苗文石刻”惊动史学界和民族界,如今正记录“扶贫新篇”。

走进城步:“高山红哨”唱出“贺郎新歌” “苗文石刻”记录“扶贫新篇”

蔡达峰(右一)率民进中央调研组来到龙凤冲村调研。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发展特色产业,农民的口袋鼓了

  当调研组来到儒林镇塔溪村宏发苗香梨合作社产业基地,立足山腰,映入眼帘的是漫山的苗香梨树,树下种植着油菜,每逢花季,大量的游客便来此观赏,带动着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调研组沿着上山路,走进产业基地,走进这个让村民口袋鼓了的合作社。

  据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自2014年起,合作社积极发动群众进行连片开发,目前已经建立苗香梨基地5个,最大基地面积超过800亩,总开发面积达3000亩,辐射全县3个乡镇13个行政村,合作社成员发展到413户,其中贫困户213户868人,还吸引返乡产业工人22人,苗香梨年产量达5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55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600元。

  对于塔溪村而言,该合作社推动扶贫的作用尤为明显。合作社吸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加入,2015年全村23户深度贫困户68人按照帮扶资金1200元/人的标准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1200元/人,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2017年塔溪村实现整村退出,63户274名贫困对象成功脱贫。

  “2017年我牵头成立了青青缘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42户,其中有17户贫困户,种植红薯80余亩,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当年的10万包红薯干全部卖完,总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合作社的农户们每户增收1-3万元。”介绍起合作社来,团十八大代表、汀坪乡隘上村90后苗族姑娘刘星格外兴奋。因为这位年轻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这个合作社,村子里、镇上越来越多农民脱贫了、富了起来。

  刘星介绍说,2018年,合作社扩大到三个村,带动农户300多人,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余亩;通过种植基地和公司务工帮助40多位村民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带动他们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对于今年的发展计划,刘星表示,合作社由三个村扩大到两个乡镇,500多位村民加入到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位。

  无论是塔溪村、隘上村,还是城步的其他村,因为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的口袋鼓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的帽子摘了。

走进城步:“高山红哨”唱出“贺郎新歌” “苗文石刻”记录“扶贫新篇”

蔡达峰(右一)率民进中央调研组来到甘溪村卫生室调研。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聚焦民生难题,农民的生活好了

  跟随调研组的脚步,记者来到龙凤冲村村民周绍元的家中。2017年当地发生洪灾,周绍元家屋后山体开裂塌方,住房问题难住了这个家。周绍元身体本就不好,患有脑梗死、颈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等多种疾病,这就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雪上加霜。随即,村里动态调整,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通过异地搬迁,周绍元一家住进了新房子。在新房子里,记者看到了彩色电视、电冰箱、洗衣机、饮水机等家电,干净利索的房间,让人感受到新的生机。此外,通过住院治疗,周绍元的身体也逐渐恢复。儿子和女儿在外地务工,这一家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018年便实现了脱贫。

  今年43岁的丁仁友一家也是龙凤冲村的村民,以前夫妻二人主要靠务农维持生计,无稳定经济来源,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丁仁友学会了汽车驾驶,在县城开出租车,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年收入3万余元,2015年便实现脱贫。在面对调研组的询问时,丁仁友说,会一直供孩子读书,即使脱贫后不再享受相应的政策,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丁仁友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话“扶贫先扶智”。事实也是如此,让贫困户和孩子接受培训与教育,成为当地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甘溪村,2018年围绕脱贫攻坚引入志、智教育内容,把党课和养殖技术培训结合起来,让贫困户掌握了技术,也增强了致富信心;在龙凤冲村,推荐5名贫困群众赴省工商联相关会员企业务工创收,输送10名贫困户参加电商培训;在塔溪村,仅2018年秋季,就对14名幼儿发放学前教育特困补助金额700元,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99名学生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12670.94元,并发动30名教职工对113名贫困生进行帮扶。引进来、走出去、强帮扶,一些列措施让村民有了志气、底气和信心,让孩子能够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享受教育、储备知识。

  因病致贫是最普遍的致贫原因之一,如何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是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组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让村中有卫生室、建好乡镇卫生院,成为迫切需求。甘溪村卫生室辖区服务人口1296人,设诊察室、治疗室、预防保健室、药房等。王飞跃、王恒涛父子是这个卫生室的两名乡村医生,儿子从医学院毕业后便回村跟着父亲,一起为村民看病诊治。父子二人不仅要在卫生室坐诊,还要送诊上门。一个小型的卫生室承担着这里的基础医疗,让“小病不出村、大病快转移”的目标成为现实。

走进城步:“高山红哨”唱出“贺郎新歌” “苗文石刻”记录“扶贫新篇”

蔡达峰(右一)率民进中央调研组来到汀坪乡中心小学调研。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龙龙 摄

  破解发展瓶颈,农民的心事解了

  “水电路是制约龙凤冲村发展的主要瓶颈。”湖南省工商联驻儒林镇龙凤冲村第一书记朱冬成通过一系列数字,向调研组展示了破解“三个瓶颈”的有力措施。水的方面,协调县水利局投入资金40万元,新铺入户管75户,总长2600米,新建3个水池总蓄水量80立方,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电的方面,变压器新增1台100千瓦,扩容1台至100千万,解决了45户的用电,并且还安装了135盏太阳能路灯。路的方面,修复、硬化7.1公里,同时还将拓宽9.1公里村主干道至4.5米宽。饮水、用电、道路,三个农民心中的大事儿、难事儿,被解决了。

  在汀坪乡,为解决百姓的用水问题,同样下了大工夫。据介绍,汀坪乡自来水厂覆盖3个行政村及乡政府机关、小学、中学、医院等多个地方,供区总人口6875人,其中贫困人口2721人,学生859人。为了切实保障用水供应,汀坪乡自来水厂新建取水工程、水厂配置一套30m3/h一体化全自动净水设备PC-30、新建200立方清水池一座,铺设管网总72003米。

  新房有了,工作有了,收入高了,看上病了,孩子上学不愁了,出门远行便利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脱贫攻坚战的新胜利。城步,这座湖南小城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