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陵园的三代守护者:不忘党的恩情 守护烈士忠魂

2019-04-05 15:33:00 央视网
A+ A-

央视网消息: 王建刚,他从当过红小鬼的父亲手里接过扫把,清扫守护红军墓地30多年,当临近暮年身体不支时,又将扫把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我名字叫王建刚,今年六十七岁了,我几十年在陵园的打扫和守护,这我就要从我父亲说起。

红军烈士陵园的三代守护者:不忘党的恩情 守护烈士忠魂

王建刚是四川通江县王坪村的村民,他的父亲曾是红军担架队的一员,亲眼目睹了很多战士伤重牺牲,亲手埋葬过烈士的遗体,与部队失散后,父亲就返乡以墓地为家,一生守护在牺牲的烈士身旁。老人家临终前叮嘱王建刚,不忘党的恩情,守护好烈士忠魂。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当时,他让我把他扶在陵园坐在台阶上,很严肃的对我说:孩子啊,我老了走不动了,你要跟上来,给他们扯扯草,扫扫叶子,他们是我们的大恩人,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要忘恩。

王建刚把父亲的嘱托牢记心底,每天都要抽时间来墓地清扫,酷暑寒冬坚持30多年,就是打工时一只手、一只脚不慎伤残也没有间断。

红军烈士陵园的三代守护者:不忘党的恩情 守护烈士忠魂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雨天下雨我来扫,下半身一下子栽下去了,地板上全是水,打湿完了回去我家属说:哎呀,现在下雨你去扫的啥呀,脚手不方便。我说: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一定要给他们打扫清净,我心才安,通过一段时间她也就支持了。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王建刚见证了很多人和事,始终不改坚守陵园的初衷。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1982年的夏天,几十位老红军,来到那里站在碑前,齐声喊,兄弟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了。他们把酒水倒在墓碑前,接着一阵阵让人心碎的哭声,难舍难分。这种情况,使我更加坚定,所以说扫了这么多年。

2012年的清明,散落在通江县23个乡镇的红军烈士遗骸集中迁移到王坪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时期的墓地旁边,又矗立起一万七千多块无字墓碑。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们是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是他们给我们创造的机遇,确实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换来的。把陵园好像当作自己的亲人,久而久之,好像不习惯,每隔几天,我就喊我的儿子把我送到陵园转,看一看,转一转,好像才感觉到放心了的那种感觉。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王建刚精心守护下的这座红军烈士陵园,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 你看我们这里的小孩子从小就要接受这种教育,每年的清明节入团,都要在这里祭拜先烈,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就把这里当成一块圣地,共同维护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每年的清明节,都要来这里祭拜,这是传统。

武警四川总队巴中支队政委 李才儒: 看着一块块墓碑,聆听一个个故事,我们感到非常震撼,深受触动,在缅怀红军烈士的同时,也是为了用红军精神,教育和激励我们的官兵。

当地小学生 胡乐文: 我应该感谢这些革命红军们,因为他们给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爱国、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几年,王建刚年纪大了,加上手脚残疾,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儿子又从他手里接过那把象征精神传承的扫把。像父亲叮嘱他一样,王建刚也在反复叮嘱他的儿子,我们一家三代守护的不仅仅是红军烈士的忠骨,也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崇礼向善的美德。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