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2019-01-05 11:32:00 新华网
A+ A-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后,一个拉载生活舱的雪橇出现故障,一场“修橇战”在南极冰雪高原展开。

约12时30分,3号雪地车司机、机械师沈守明发现一个东西突然从前面行驶中的2号雪地车上掉落。他立即停车,发现是2号车上的雪橇连接上下大梁的销子断了,于是用对讲机叫停前车。

头车司机、机械师王焘从对讲机里听到后,随即卸橇驾车返回2号车旁,后面的两辆卡特车也先后赶到。由于没有销子的配件,大家决定就地取材,以捆扎用的粗钢丝绳替代销子。

这时,带有吊车的卡特车司机姜华将车开到2号车旁,王焘开动吊车将雪橇上的生活舱吊起,沈守明、姜华迅速钻到坏橇底下忙碌起来。其他队员则一起使移了位的雪橇损坏部分复位,并用粗钢丝绳绑扎固定。

当时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大风吹起,体感温度更低,又是在高海拔地区。“戴手套没法干活,不戴手套(手)一会儿就冻僵,劲使大了还要防高反。”一直在橇底下忙碌的沈守明说。

14时许,坏橇修好。记者看到,一些队员的胡子上满是冰雪,眼镜镜片上积上厚厚的冰霜。

近3天来,昆仑队的雪橇接连出现问题:2日,一个雪橇的三脚架和大梁之间的链条断裂,焊接后继续使用;3日,一个使用多年的老橇大梁断裂,短时间内难以修好,只好换橇,等回程时再带上坏橇。来过南极内陆6次的姜华说,如今遇到坏橇后已经很从容。

“哪怕是离昆仑站非常近了,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南极内陆冰盖之行,难就难在不确定性大,雪地车、雪橇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问题了。一旦出现问题,哪怕是暴风雪、白化天、高寒缺氧,也要以最快速度修好,才不至于耽误行程和任务的完成。”王焘说。

17时30分,昆仑队16名队员顺利抵达昆仑站。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