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北平镇党家山村贫困户,老樊入股了村里的和顺昌种植合作社,成为一名种植猪苓的社员,现在每年有3000元的分红,看护劳务费还能挣4000元。
老樊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这是山西创造的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模式与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实现就业双重帮扶的结果。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介绍:“今年山西省将对贫困县现有的1784万亩公益林提高管护标准,由每亩3元增加到8元。还将对5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每年新增的造林地每亩每年补助10元进行项目化管护。”
比老樊的合作社更红火的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过去山西造林项目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贫困地区的群众一没资质、二没组织,很难从中获益,对此山西主动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参与生态治理,在建设绿色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脱贫。
岚县地处吕梁山区,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县里开展了购买式造林试点工作,将造林任务和资金向贫困乡村、贫困户倾斜,贫困农民就地转化成造林产业工人和生态保护人员,通过身份转变实现就业脱贫、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共办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75个,合作社80%的成员是县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如今,山西已经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926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力6.2万人。仅今年春季造林期间,山西省贫困人口参与造林获取的劳务收入达到4.26亿元,人均收入8000余元。
造100亩林可以稳定脱贫8人,一面是增绿,一面是脱贫。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既能弥补多年以来山西形成的生态“短板”,又能激活山区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资源,给贫困人口带来脱贫增收的希望。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