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屏障向好,家园变美,西北人的眼神中流露自信。这是一种不易察觉,淡然而又沉毅的笑。
才仁多杰本是青海省玉树市隆宝镇牧民。2010年至今,青海草原牲畜超载率从35.7%下降到3.7%。这背后是禁牧减畜,对牧民来说,挑战不小。
2015年,才仁多杰放下牧鞭,成为青海4万多名生态管护员的一员。每天他骑摩托巡逻、监测野生动物,忙中有乐。
家园变美能一时提振自信。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两座“山”能变成百姓脚下一条路,那才叫真自信。
与才仁多杰相比,虎银霞在生态移民之初有点迷茫。6年前,她从吴忠市同心县马高庄乡搬到利通区同利村。初到平原,地少了。她很不安,追着干部要地。
2016年,宁夏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同利村一带,有家纺织厂招收移民顶岗培训。虎银霞想走出家门又怕人笑话,干部反复动员,才鼓起勇气去了。
到了车间,一双巧手摸到机器,她就踏实了。现在,笑声不再羞涩,她说:“我要争当班组长!”
自信源于靠山“吃”山的嬗变。近几年,西北旅游业井喷,去年甘宁青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0%左右。有人感叹:“在红土地上刨食一辈子,没想到它叫丹霞地貌!”
换个眼光审视自我,西北人看到潜在优势,正走出贫困。
憧憬的欢愉
1936年4月,范长江乘一个由120个牛皮袋组成的牛皮筏子,从甘肃向宁夏漂流。一天夜宿黄河黑山峡,水手的几曲土调,听醉了范长江。
“歌声悠扬遐逸,响彻云霄,使此荒山幽谷,倍增其恬然世外之情。”这是《中国的西北角》中难得的几笔欢愉。
土调没消亡,“花儿”仍怒放。驻足观看“花儿”会,那歌手分明是面带笑容、满怀憧憬的样子。
没有歌声,谈不上诗和远方。心中充满向往,才有追逐“诗意栖居”的力量。
一场秋雨后,43岁的东乡族妇女马阿依舍要送7岁的儿子上学,母子俩在泥泞中爬山。
马阿依舍家住甘肃省东乡县和岘村,上学要翻几座山。本来她舍不得孩子,听说学校能寄宿,决心试试。
到了学校,她还是舍不得,跟着领完书本和日用品,偷偷看孩子上课。看到免费伙食远比家里丰盛,她放心了。
马阿依舍没上过学,看到儿子仅仅学了几遍就会写名字,非常感动:“我一定要供娃娃念到能领高工资!”
像东乡县一样,在西北民族地区,从幼儿园到高三,免费教育广泛推行。
欢愉,来自各族群众互助相守,共同憧憬中国梦。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咱。”歌声响处,笑容“点”亮西北角。(参与记者:杨稳玺、王大千、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