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全运会的场馆布局充分考虑了体育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最大化,使比赛场馆建设与高校教学、体育训练、全民健身活动及体育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了社会参与度。”组委会场馆工程部工作人员汤浩说。
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说,本届全运会就是要让全运会回归大众,回归体育本质,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最高水平的竞赛中来,感受运动的快乐,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全民全运 夯实“大健康”
业余选手登舞台,草根项目绽异彩。天津全运会翻开了“全民全运”的新篇章,新增的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项目中,既有传统的龙舟、太极,又有时尚的滑板、攀岩;既有科技感十足的航空、航海模型,又有考验智力的围棋、象棋;既有年轻人喜欢的足球、篮球,又有适合中老年人的广场舞、柔力球。
一些业余选手还得到了和专业选手同场竞技的机会。本届全运会游泳、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向业余选手敞开了大门。
群众选手站上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舞台,除了惊喜,也收获满满。打了17年羽毛球的群众项目选手黎光说,没想到曾经遥不可及的全运会领奖台,如今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站上去。“当然,全运会拿奖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球会友、乐在其中。”
全运会的参赛经历,成为群众选手“值得铭记一生的美好时光”。他们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竞技水平也十分了得。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成员、现任天津排球协会秘书长的李珊,全程参与了气排球群众赛事的筹备和竞赛工作,她说,有67支球队参加了这项比赛,参赛规模创造了历史,比赛水平更是“令人吃惊”,“像我这样退役不久的运动员,如果组个队跟这次的冠、亚军比赛,我们的胜算可能都不大。”她说。
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李克敏说,虽然参加群众项目比赛决赛阶段的约8000人,但更大的意义在于有几百万人参加预赛,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非常大。
如今,全民健身已然成为一种时尚,马拉松赛成“现象级”井喷,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近4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不只是竞赛,体育应该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天津全运会上,“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得到了全面体现,全运会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经过58年风雨,这项全国最高等级赛事正成为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成为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风向标,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