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晚年,柯俊仍固执坚持着自己的“倔”:他不写书,认为做科研写书太浪费时间,不如做出最前沿的研究刊发在期刊上;他不鼓励学生乱发文章,认为“一年扎扎实实发表两篇高质量的就不错了”。他还和师昌绪院士讨论:有博士生3年发了20篇文章,他觉得太多,就退回去、不审。他十分瞧不上学术不端行为,早在十多年前,在报刊上发现这类报道,亲自剪下,交给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让全体师生学习。直到90多岁,作为校长顾问,柯俊还每天爬楼梯,去学校行政楼三楼的办公室,看论文、看杂志、与学生谈话。
柯俊95岁时,相守近70年的老伴儿离世。潜伟注意到,先生渐渐没以前那么精神了……
晚年的柯俊,住在北科大教师宿舍区。他把许多书籍、资料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北京大学陈青教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教授褚幼义、中国古代冶金史与冶金考古专家韩汝玢、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卢锡年、北科大博导李延祥……来来往往,那张深蓝色的沙发,已不知接待过多少学生。
只是,那位每次与学生促膝长谈、临别还要送学生到电梯口的先生,再也不回来了。
2017年8月17日,当年求学珞珈的少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到了1000多公里之外的母校武汉大学。
遗体捐献仪式上,长子柯英说,父亲生前患有多种疾病,是现代医学延长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医学与教育事业作最后一点贡献。
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说,遗体捐献是一项艰难而高尚的人生选择,体现的是奉献社会的胸怀和热爱生命的精神。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及器官捐献中心负责人,向柯俊家属颁发纪念证书和纪念杯。仪式简洁庄重,半小时结束。
柯俊院士遗体捐献的新闻播发后,有人发现,网上跟帖寥寥;同时期另一条娱乐明星的绯闻,跟帖近两万条。有人感慨,现今,人们对娱乐明星关注太多。
这位默默奉献、致力于改写中国科技实力、让中国赢得世界尊重的大牌科学家,遗体静静躺在母校医学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
人们怀念他:先生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只是换了个方式,重新回到青年学生、回到人们中间。(记者 朱娟娟)
101岁院士将自己的遗体捐给母校,背后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