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他强调,“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扶贫办:有地方突击脱贫存在“返贫”风险
近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564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4.5%
8月29日下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谈到了当前扶贫、脱贫工作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的地方算账脱贫、突击脱贫,脱贫基础脆弱,存在返贫风险”。
近四年每年减贫超千万人
“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成效不仅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且使中国的减贫事业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刘永富列举了四组数据: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规模逐年大幅递减的趋势,每年减贫幅度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
刘永富表示,虽然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当前扶贫、脱贫工作也面临困难和问题。
贪污、挤占扶贫资金等仍时有发生
刘永富列出的第一个困难和问题就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贵州、云南、河南、湖南、广西、四川)。“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因病致贫占比高。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扶贫、脱贫面临的其他困难和问题还有“形式主义问题凸显”,“有的集中资源‘垒大户’、‘堆盆景’,有的政绩观错位,层层加码患了‘急躁症’,有的督促检查满天飞,基层苦不堪言。有的地方自认为脱贫任务不重,犯了‘拖延病’”,刘永富称,贪污、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老问题仍时有发生,资金闲置滞留等新问题逐步显现,“一些地方项目规划不科学不合理,接不住、整不动、用不好”;有的地方贫困识别简单算收入、“搞摆平”,人为割裂低保和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