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政府着重于维护网络社会本身的运行秩序,解决由于网络社会的存在而衍生出的与线下生活截然不同的新问题,并对线上、线下同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一致的解决。”陈国权教授对笔者说:“目前我国网络社会的舆论秩序建构、交易安全保障、网络产权保护等都还处于缺乏系统性法律制度的探索阶段,线上政府正是作用于发现线上问题、探寻解决方案、进行有益尝试、推动立法进程的各个环节,防止线上生活的政府缺位和法律失效。”
3 多项政策助力“线上政府”建设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官员都要‘用好手机’,设计好‘互联网+’的渠道,不断提高处理政务信息、感知群众冷暖和应变社会舆情的能力。”
一年来,政府不断探索、创新“线上政府”的运行模式。2017年8月18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在杭州揭开了新的篇章,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诉讼,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了”。
但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运用治理传统社会的办法难以使“线上政府”发挥很大作用:网络社会呈现出与现实社会截然不同网络状关系结构,治理关系复杂。此外,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少贫困地区难以享受到“线上政府”带来的服务。
面对这些问题,陈国权教授认为,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政府职责体系的建构,从而弥补网络政府行政领域的缺失,实现政府行政体系的科学化、法治化。
2017年,国务院采取多项措施,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政府网站规范方面,2017年6月,国办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提出政府门户网站和具有对外服务职能的部门网站还要提供办事服务功能。
在政务信息整合方面,2017年5月,国办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在今年12月底前,将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2018年6月底前,将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在技术体系完善方面,针对网上政务服务不便捷,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今年1月,国办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017年底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将普遍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线上政府能应对传统线下治理手段在网络社会中所遇到的不适与困境,解决目前网络治理存在的治理手段较为被动、治理范围点状分布较为分散、治理效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随着线上政府不断发展,对这一便捷、低成本高效的公共服务,公众的期待会不断提升。因此,强化服务意识、精准识别公众需求、以及深化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合作,就成为建设“线上政府”的重点工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线上政府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行政办事“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将逐渐成为现实。(严冰 张达 陈曦 陈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