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冠军领奖台,亮闪闪的金牌挂在颈间,这样的场景对干了30多年教练员的王晓而言,从来没有经历过。8月24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射击飞碟多向混合团体赛的颁奖现场,王晓作为北京射击队教练与两名爱徒盛永鹏、李清念一起定格下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幕。
“这是对我这么多年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其实一名运动员的成长,付出心血的不仅仅是教练员,还有团队的其他人员,大家都付出了很多。”55岁的王晓激动不已。他当运动员时,最好成绩是全国锦标赛亚军,没有拿到金牌的遗憾如今得到最好的弥补。
这样有人情味的改革举措,源自国家体育总局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实施教练员激励政策的通知》。为前三名运动员的主管教练员同台颁发奖牌,让“幕后英雄”走到台前分享荣光,争金夺银的全运会竞技场,多了一份温暖人心的力量。
竞技体育依然是全运会的主线,改变以奥运和金牌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模式,并不会折损体育健儿对于“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本届全运会取消了金牌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各地体育部门的政绩意识,推动良性竞争。而打破参赛单位界限,鼓励跨省合作、强强联合,在提高全运会竞技水平和观赏性的同时,也为奥运备战探索新路径。
已经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游泳少年组比赛已然初见改革成效,不仅400多人的参赛规模在以往全国性比赛中非常少见,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不俗实力更令人振奋。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借助全运会改革的契机,下一步将打造针对青少年游泳选手的系列赛事及“精英计划”,不漏掉一个天才运动员。以开放的心态夯实后备人才基础,才能让竞技体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超越赛时,全运效应持久获益
为了组织本届全运会的手球比赛,天津师范大学手球竞委会主任助理田鑫已经“连轴转”了几个月。由于手球在国内普及度不高,筹备工作几乎从零开始。“首先要给场馆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手球运动的起源、场地、器械和规则,这样才能保证高效有质量的赛事服务工作。”田鑫说。
将全运会赛事放在高校校园,透露出主办方的“小心机”。此前举办过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已然为天津的多所高校留下了宝贵的场馆资源。而此次全运会21个新建场馆,依然有10个放在大学,赛后留给学生。全运会与大学嫁接,不只为场馆赛后利用,更为营造体育氛围。田鑫说,这次全校有3000多人报名当志愿者,很多学生对手球产生了兴趣,希望借此机会在校园持续开展这项运动。
而“全运惠民”的热度,天津百姓感受得最深。8月初,首批5万张体育惠民卡正式投入使用,1000万元体育引导资金直接注入,将惠民补贴直接发放给市民。“持卡可以在全市63家签约健身馆锻炼,每年消费满500元,就能享受财政补贴200元,还有额外优惠。”拿着“体惠卡”,爱打羽毛球的市民老曲直呼太划算。
全运会四年一届,每次短短十几天。从赛时“热闹一阵”到赛后影响长远,将体育嵌入城市发展与民生轨道,全运会改革的雄心可见一斑。“以大赛效应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弘扬体育精神,给城市注入正能量。”在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看来,全运会将留给天津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8月27日晚,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大幕将正式开启,从海河起锚“逐梦远航”。在未来13天里,以全运会为名,让体育点亮每个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