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兵
2014年的一次对抗,红军指挥员在导演部连夜召开的讲评会上,把其失败原因归咎于蓝军不按套路出牌,未按作战部署配置装备。
战争不会按照预案演进,敌人也从不按套路出牌。副大队长李文生说:“我们就是要让他们在对抗中发现弱项短板,找出解决办法,最终能够在未来战场打得赢。”
那一年,先后有三支部队与大队进行对抗。他们专挑红军弱项来设置危局、难局、险局,在一次次对抗中让这些王牌部队丢尽了面子,也看清了自己存在的短板弱项。
毫无还手之力的红军一年后重上演兵场,表现让大队刮目相看。蓝军实施大功率电磁干扰后,红军通信分队随即采用改频、骗频等抗干扰手段保持通信联络。与此同时,红军还通过软件升级、嵌入信息技术改造,让装备反侦抗扰能力成倍增强。
无形空间的对抗,摸不着看不见,胜负之间常有不同意见。2015年的一次对抗结束后,红军指挥员并不服气。
“从干扰的频率和强度分析,你们的装备有几个功能模块没有使用。”丁兆忠通过数据回放的方式,复盘对抗期间蓝方通信节点所在位置、采取的规避电磁干扰方法,以及红方在实施电磁干扰中存在的优长不足,甚至细化到天线如何调整等具体操作细节。
红方指挥员一时哑口无言。
如今,来基地进行对抗的参演参训部队,都要跨过大队设置的“面对面”和“背靠背”两道关:“面对面”培训学操作、学机理、学经验;“背靠背”对抗考分析、考判断、考处置。
丁兆忠介绍说:“几个回合的对抗下来,受训官兵的信息作战理论和实战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我们的这些做法也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
创新
2016年暮夏,一项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拉开序幕。
破晓时分,红军装备屏幕上突然出现20多批类似信号,时多时少、时快时慢,毫无规律,信号数量、参数和样式变幻之快,让红军一时难以招架。
原来,大队在与红军交手之前,对原有战术战法进行针对性创新,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仿真推演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大队技术组组长韩新文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平时绞尽脑汁让红军常败常思,才能确保战时他能战无不胜。”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近年来,大队紧盯前沿、紧跟形势、紧贴实战,系统掌握受训部队作战要素的刚性需求,定期召开电子对抗部队建设座谈会、邀请院士专家介绍信息作战前沿技术,每年开展作战运用学术研讨,清晰划定了从训练场走向战场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