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别怕,小女子没事的没事的。”一位老人拿着毯子从后面抱住周思璇,带着体温的毛毯,让她冻得冰冷的胳膊开始回温,“我一下子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想起了我的奶奶。”
在周思璇的记忆中,她甚至还来不及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是一位穿着红色藏服的老奶奶,皮肤有点黑,扎着的大辫子里有不少白头发。
在跟父母报平安时,周思璇已经冷静下来了,她后面的记忆要平顺许多,一夜无眠后,和其他游客一起被送到九寨沟镇,然后在县城的文化广场乘车离开。“一路上碰见的人,都在问我们,吃了饭没,要不要喝水,觉得特别踏实。”
周思璇把老奶奶的毛毯带回了家,她想好好保存着,看下次来九寨沟的时候,能不能还给老奶奶,再给她一个感激的拥抱。
孩子
签署就近火化同意书
他们带11岁儿子的骨灰回家
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衫,这对中年夫妇在九寨沟县殡仪馆,写下了或许是此生最为艰难的一份同意书,同意将他们11岁的儿子就近火化,然后带回老家。
此次地震后,在现场找到的游客遗体,都被运到了这间殡仪馆,前方的救援部队跋涉在灾难现场,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在日夜不休地安抚着每一位亲友心中的余震。确认身份、签署同意书、完成善后……
在这些记录中,这个来自陕西的小遇难者,也只有寥寥数笔,年龄、名字、籍贯,但已经足够让他的父母,带着他回家。
到了饭点儿,午餐是一大锅面条,妻子盛上两碗端到了丈夫面前,丈夫摇摇头,推到了一边,“我们还活着,就要吃饭。”重新把筷子塞到丈夫手上,妻子的眼眶瞬间红了。
8月10日下午,他们将自己开车,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家。
另一边,去往漳扎镇的路上,一位母亲拦住了过往车辆,“能不能载一程?”她抱着一大袋玩具,一把塑料小手枪露出了口袋。
就这样,走一段路、搭一段车,午后烈日下,她独自抵达震中。
这场抵达,是为了离别。
她的儿子,因为被地震中山上的落石砸中罹难,带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她想去孩子离开的地方,看一看,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