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疑到相信,从相信到拥抱。自2015年起,公民自愿捐献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唯一来源。世界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中国。四大组织希望见证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的进步,希望中国能加入世界器官移植界贡献力量。”黄洁夫说。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器官捐献移植工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器官捐献移植依法规范开展。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器官捐献的来源和公民捐献器官的权利。
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关于境外人员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限制“移植旅游”。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器官买卖和非自愿摘取器官“入刑”,有力遏制和打击了器官买卖等违法行为。同年,“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诞生。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形成部门法规,以确保器官捐献移植的透明、公正、可溯源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红十字会两部门陆续出台近3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构建起中国移植事业的法律框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爱、互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器官捐献事业倡导互帮互助、爱心奉献、造福人类。法治健全阳光透明的捐献体系,提振了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对器官捐献体系的信任。
“中国模式”
“器官捐献能让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获得新生,让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续。这个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爱心与温情,更检验着一个国家文明与法治的成熟度。”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委员叶啟发说。
今年2月,黄洁夫应邀在梵蒂冈举行的“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上首次提出了器官捐献和移植管理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有六个特点:
——全面构建国家层面的器官捐献移植法律框架,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五大科学工作体系;
——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心脑双死亡的器官捐献科学标准与流程,确保器官获取符合法律规范,建立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器官移植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捐献与移植人道主义救助体系,促进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创建全社会参与的捐献移植保障体系;
——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培育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人文精神。
应该看到,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距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可及的移植医疗服务的目标还很远。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面临三大挑战:虽然中国移植手术费用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对普通民众来讲价格昂贵;移植技术复杂,目前能做器官移植的医师和医院数量有限;与其他国家一样,供体短缺。
“打铁还需自身硬。”黄洁夫说,“驳斥谣言最有力的反击是完善我们的体系建设,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