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496名中国军人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包括工兵、运输、医疗、警卫、步兵等五种类型的14支维和分队2403人及93名参谋军官和军事观察员。9个任务区分别是:刚果(金)、利比里亚、南苏丹、苏丹达尔富尔、黎巴嫩、马里、中东、西撒哈拉、科特迪瓦。
联合国维和行动既不同于国内传统军事行动,也不像单纯的海外双边军事行动,对部队能力有特殊的要求。中国军队根据维和行动“无战斗之敌、无战胜之地、武器用于自卫、效果取决合作”的特点,已经建立了初、中、高三级维和培训体系,严格按照联合国标准训练大纲组织部队训练,不断提高部队遂行维和使命的能力。
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将佩戴蓝盔,投身崇高的国际维和事业。”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修华说。
直面战火——
中国蓝盔无所畏惧
“维和是真正的战场,是检验军人成色的绝好试金石,我愿出征为和平!”临行前,我第十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队员王哲语气坚定地说。
正如王哲所言,战火纷飞、疾病肆虐、高温酷暑……在维和任务区,危险与挑战如影随形。
在南苏丹朱巴,当地派别的武装冲突不断,仅7月8日至11日,就有30多枚炮弹落入联南苏团UN House营区,不同方向射来的子弹打在营区大门上当当作响。
在黎以边境的“蓝线”地区,黎以双方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设置了上千个雷场,埋设近50万枚地雷,在此扫雷排爆犹如“刀尖上的舞蹈”。
在利比里亚、刚果(金)等任务区,旱季气温超过50摄氏度,成群的蚊虫携带着可怕的细菌病毒。
然而,89年前诞生于南昌起义的人民军队一向不怕牺牲、敢于奉献,在强军目标指引下的新一代中国军人拥有和前辈们同样的精神底色——
尽管承受失去战友的巨大悲痛,但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严阵以待,毫不畏惧。从7月初当地武装冲突爆发以来,没有一名武装分子突破我维和官兵防线,进入联南苏团UN House营区。
从2006年部署至今,我赴黎巴嫩维和官兵共计清理排除雷场约50万平方米、栽设界桩150余个,创造了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