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上海五国”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人民网 2021-04-26 20:14:26
A+ A-

1996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方)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联方)在上海举行会晤,五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共同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又称《上海协定》)。受五国元首委托,1996年5月17日,《上海协定》全文被联合国大会以А/51/137号官方文件的形式发布。此举不仅充分凸显《上海协定》的重要性,以及“上海五国”五国元首坚决维护边境安全与稳定的决心,更是五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亚太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

协议长期有效,这为维护与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开辟了广阔前景,符合五国和五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的道路通向明确的目标

达成《上海协定》的道路是曲折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艰难的谈判,1990年4月2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指导原则的协议》。苏联解体改变了谈判模式。1992年9月8日,俄哈吉塔四国组成联合代表团,与中方以五国两方的新模式,继续进行边界谈判。

“上海五国”是无先例可循的新型五方会谈机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监督小组的军事政治合作,开启了一种就边境问题开展磋商,寻求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的新型谈判模式,并且能保证各方后续严格履行协议。

1992年至1996年,“上海五国”共举行了17轮谈判,开展了多轮不同级别的磋商、会晤、谈话,这些细致频繁的接触沟通最终促成五国元首1996年4月26日正式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上海协定》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地域范围和法律地位,是亚太地区第一份同类国际协定。25年来,《上海协定》的价值不断彰显,为寻求缓和与邻国边境地区局势的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国际关系行为体树立了榜样。

善意、理解和相互尊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历史经验显示,边境问题的协调都是长期而艰难的,达成协议之前要对法律文本进行反复修改,还要承受长时间拉锯式谈判造成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各方要有和平解决争议的良好意愿,要有设法解开“死结”的诚意,不被“情绪陷阱”操控,不过分强硬,本着平等协商、相互理解、相互妥协的精神,聚焦问题的实质,努力向前推进,哪怕是小步前进。谈判各方应具备政治意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探索走出“矛盾迷宫”的路径,这样才能达成符合各方利益、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上海协定》和1997年“上海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又称《莫斯科协定》)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海协定》和《莫斯科协定》在解决五国边境问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同愿景基于相同的道路

“上海五国”的第二条经验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军事政治合作成果,将合作不断推向纵深。1998年7月3日,“上海五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了第三次会晤,强调《上海协定》和《莫斯科协定》不仅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安全,也有助于维护全球安全。五国领导人洞察局势,敏锐地指出,多极化正成为全球趋势,实现世界长期和平稳定任重道远。基于这一判断,“上海五国”中的两个拥核国家——中国和俄罗斯——与其他三国一致支持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倡议,支持哈萨克斯坦提出的成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的倡议。这两个倡议执行至今,为亚洲以及全球和平稳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阿拉木图会晤期间,“上海五国”首次对阿富汗局势表示了集体关切,强调必须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和平解决阿富汗国内问题。各方一致认为,必须大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非法武器供应、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

阿拉木图会晤通过决议,要求大力加强和推动五国在经济各领域的长期广泛协作。五国首次提出共建能源管道的建议,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并首次提出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意愿。这些议程充分证明,“上海五国”合作机制日益成熟,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五国共同繁荣发展。

1999年8月2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了第四次会晤。重申扩大和加深多边合作的共同愿望,商定继续加强安全合作,拓展共同关心领域的合作。中方和联方的边境谈判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比什凯克会议签署了《中哈吉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

比什凯克会议上,各方首次表示,五国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建立具体的相互协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多边合作潜力,促进地区稳定、安全、发展与繁荣。五国元首对彼此间的合作显然有更加长远的考量,这些想法在定期会晤和私下交流中日渐成熟。一年后,2000年7月5日,“上海五国”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第五次会晤正式将这些意愿落实到文件中。

共同利益拓展合作空间

《杜尚别声明》明确表示,各方同意使“上海五国”成为五国在各领域开展多边合作的地区机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成立一个新的欧亚区域性组织。五国元首1996年4月在上海首次会晤后的五年间,五国在这一新模式下密切协作,完全有能力就日益凸显的多极世界格局做出集体回应。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有全球日程设置能力的大国,中俄与中亚三国开展密切的区域合作,能够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重大贡献。

1996年签署的《上海协定》和1997年签署的《莫斯科协定》是“上海五国”升级的基础。酝酿中的新机制遵循以相互信任、平等合作为基础的新安全观。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联合监督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边境地区军事检察活动,这一机制至今仍为深化五国军事信任事业持续做出贡献。

“上海五国”杜尚别会议就筹备中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达成了共识,将其写入《杜尚别声明》,界定了升级后的新组织的活动范围,明确了开放性和不针对其他国家的原则。“上海五国”各方反对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私利垄断全球和地区事务的企图。五国特别强调,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唯一的国际政府间多边机构,筹备中的区域合作机制将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联合国开展合作。

“上海五国”杜尚别会议签署了《中吉塔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标志着历史遗留的五国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持续多年的多方边境谈判就此画上句号。

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使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的边界从此成为永久和平友好的边界,代代相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五国之间的边界成为一条串联线,沟通双边贸易、过境贸易。五国以相关法律协定为基础,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相互理解的原则,不断深化睦邻友好,高层交往、元首交流日益频繁。

“上海五国”杜尚别会晤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各方开始为“上海五国”升级做准备。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这个新型多边机制在上海正式诞生,乌兹别克斯坦也成为新组织的联合创始国。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充分证明,五国元首1996年4月26日在上海首次会晤时确立的方针是正确的。此后五年间,五国元首的定期会晤逐步巩固了互信和相互理解,客观上强化了扩大协作范围和合作领域的意愿。应当说,“上海五国”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乃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一脉相承的“上海精神”则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时光飞逝,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将迎来成立20周年庆典。2017年上合组织正式扩员,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至今,始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长为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有影响力和负责任的参与者,成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可靠支柱。上海合作组织坚持国际法准则,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尤为可贵的是,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十分珍惜、积极传承、不断发展、持续深化“上海五国”奠定的传统、精神和原则,这是上海合作组织过去成功的关键,也是未来繁荣发展的可靠保障。

点击阅读俄文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