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加,美国民众在疯抢食品?

瞭望智库 2020-03-04 09:18:45
A+ A-

原标题: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加,美国民众在疯抢食品?库叔在当地看到……

来源:瞭望智库

这几天,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受关注。在似乎“风平浪静”大半个月后,美国忽然接连出现不明感染源病例。2月29日又出现首个死亡病例。截至3月2日下午,全美已有6人死于新冠肺炎,全部来自华盛顿州。随着检测标准放宽和各州检测机构增加,近期确诊和疑似病例很可能会不断增加。

大选年党争加剧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疫情应对遭遇民主党和自由派媒体的猛烈抨击,后者指责特朗普对疫情轻描淡写,特朗普则指责民主党和自由派媒体过度放大。

战疫与政弈纠缠到一起,纷繁的细节和局部难以让人把握整体与全貌。

水被搅得有点浑!

而随着疫情在世界多国传播,市场担忧加剧,全球供需产业链受到冲击,美股也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加重了国际社会和经济界的惶然情绪。

文|徐剑梅瞭望智库驻华盛顿研究员

1

美国疫情存在社区传播可能

美国疾控中心(CDC)网站目前的统计数据是29日更新的。数据显示,包括2月底各州报告、但尚待疾控中心确认的7个推定病例在内,美国本土发现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为22例,加上从武汉和“钻石公主”号邮轮撤侨中的47个确诊病例,总计为69例。

2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官员等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谈论新冠病毒扩散问题。

2月29日晚,华盛顿州卫生官员报告了第二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3月1日晚,纽约市长宣布在曼哈顿有位近期从伊朗返回的30多岁女性确诊,目前居家隔离中。仅3月1日,美国多州陆续报告的新增推定病例就接近20例,如果均被美国疾控中心确认,意味着美国本土发现的确诊病例数量可能很快超过50例。

美国疾控中心把本土发现的病例和撤侨中的确诊病例分开统计。

2月29日更新的统计病例中,从武汉包机撤回的美国侨民中有3例确诊;从“钻石公主”号邮轮接回的300多名乘客中,迄今已有44人确诊。这47名患者均在入境美国后立即被隔离。

而美国本土发现的病例中,2月25日之前确诊的14个病例中,12例为境外旅行时被感染,2例为与已知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后感染。25日发现第15例也是首例感染源不明的确诊患者,既无近期出国旅行史,又未接触已知确诊患者,这意味着存在社区传播的可能。CDC随即放宽检测标准。

从2月26日至2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等,州和地方卫生官员相继报告总计7例病例,其中1例有旅行史,6例为人际传播。这使美国本土发现的感染病例增至22例。不过,CDC29日通告说,新增7个病例均待CDC检验确认。

直至2月28日,CDC网站在疫情通告中一直表示:“当前,这种病毒没有正在美国社区传播。”“没有”(not)一词特地使用大写字母拼写。

但29日更新的通告里,这一措辞消失。

在表示对新增不明感染源病例仍需了解更多情况同时,CDC宣称未来几天,美国可能会发现更多新冠肺炎病例,人与人之间的社区传播也有可能继续发生。“在美国,新冠病毒很可能在某一时刻广泛传播。”

通告仍然强调,当前,多数美国人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到新冠病毒的风险。这种病毒目前没有在美国广泛传播。不过,鉴于新冠病毒有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情况变化很快,CDC将根据需要更新风险评估。

由于检测标准放宽和各州检测增加,从美国政府到卫生专家和各路媒体普遍预期,美国确诊和疑似病例有可能已进入一个上升期,但对病例增加幅度和速度则说法不一,有的保守,有的生猛,差异颇大。或许最大共同点就是都在反复地使用“可能”、“可能”、“可能”。这意味着,目前美国尚不能确定感染情况,需要对“可能”二字有个冷静判断。毕竟,“可能”的真正意义就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但凡事都需要争取最好结果,防备最糟情况。

2

“让美国民众做好准备”

美国疾控中心一直强调,目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没有获准的治疗新冠肺炎药物。非药物干预手段可能是最重要的应对策略。

在尚未出现社区传播迹象时,CDC网站已有这样的风险警示:如果新冠病毒在美国广泛传播,将导致大量人员同时需要医疗护理。学校、托儿所、工作场所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关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可能会超负荷,住院率和死亡率会上升。其他关键基础设施如执法、紧急医疗服务和交通行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随着疫情在多国蔓延,2月25日晨在电话连线媒体吹风会上,CDC下属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埃(Nancy Messonnier)博士再三呼吁美国社区加强防范,必须实施非医疗干预措施减缓病毒传播,“让美国民众做好准备”。

图为南希·梅索尼埃图源:路透社

当时,美国首例不明感染源病例还要再过数小时才为世人所知。梅索尼埃博士的主要理由就是,世界多国已经发生社区传播,而社区传播往往是因地制宜开始实施新的抗疫战略的触发点。“我认为正是由于新冠病毒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使我们感到它在美国传播的风险正在增加。”

她强调,在没有预防疫苗和特效药物时,针对本地情况采取社区层面的非医疗干预措施,是美国应对新冠病毒“最重要的工具”。这些可能的措施,包括学校停课并实施互联网远程教育、社区对环境进行表面清洁、企业采取远程办公和以视频或电话会议取代见面会议、推迟或取消大型集会、医院增加远程医疗服务和推迟非必要手术等。

她说,这些可能采取的措施“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将可能是严重的,但人们或许想要现在就开始思考这种情况。”她说,如果学校停课、幼儿园关门、企业要求远程办公,你应该考虑一下怎么办,“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在当天吹风会上,她还透露了几点信息:一是美国的疫情监测一直在多层次进行,今后将更多进行社区监测,这一监测系统是在美国监测流感的基础设施上加以扩展的;二是她所在的CDC专家团队在和一个数学建模团队共同工作以预测疫情轨迹;三是CDC与白宫和相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四是她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会像其他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流感在内)一样有季节性。

各国情况不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准备,究竟怎么算过度?怎样算充分或者不足?如果不经实践检验,恐怕很难评判。

吹风会上,在回答一名记者关于美国政府应对疫情准备是否充分的提问时,梅索尼埃博士说:“话说回来,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任何不可避免的情况。我们总是会发现疾病令我们惊讶,有些考虑与我们原本的计划略有不同……我仍然希望,当我们最终回首往事时,会觉得我们准备得太充分了,这总比准备不足要好……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个企业和一个家庭所做的任何准备工作,无论下一场意外是什么,都将始终是有益的。所以我认为,总体而言,准备工作不会白费。”

3

“疫情恐慌”似在发酵

眼下,在美国,某种程度的“疫情恐慌”似乎开始发酵。许多美国人,特别是部分美国华人,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景忧心忡忡。各种微信群里,开始流传一些华人抢购大米乃至枪支弹药的视频和图片;一些留学生家长准备从国内给在美国读大学的孩子寄口罩……

网络图片中,美国某地开市客(Costco)连锁超市里,有一名白人男子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购物,有些人大量购买食品饮用水和卫生用品。开市客还借机推出供4个人吃一年、重逾810公斤、保质期二三十年的末日罐头组合套装……这一切,似乎都在为美国“疫情恐慌”提供某种佐证。

FBI已经订购了4万美元的消毒洗手液和口罩。图源:CNBC网站截图

2月28日清晨,CNN网站播发了一条疫病大流行时的“购物指南”,导语标明是国土安全部网站发布的建议,第一条就是赶在疫病大流行前买够两周的水和食物。看上去,这建议是新鲜出炉,但登录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就能发现,这条建议早就静悄悄地存在,最后一次更新是2月5日。不仅如此,美国国土安全部在这个“做好准备”的主题网页上,除疫病大流行应该干嘛之外,对枪击案、雪崩、停电、家中失火、恶劣天气,乃至危险品事故、核爆炸、地震、干旱、飓风、洪水、泥石流、海啸、火山爆发等各种灾害或紧急事态下应该干嘛都有建议。

实际上,长期以来,很多美国民众早就养成一有灾害预警便囤积物资的习惯。

发文前,库叔家附近超市的货架满满。

但是,这种“疫情恐慌”在美国到底范围多广?程度如何?仅凭个别事例、社交媒体或者部分媒体的报道来判断,实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说,就库叔的见闻,这种恐慌到目前为止,总体上还是有限的。至少不抢购食品和日用品的人,恐怕要比抢购的人多得多。库叔逛了逛住处附近的连锁店,货架上各色食品、各种饮料满满当当。

美国两党总统预选马上就要迎来3月3日超级星期二,2月29日,领跑民主党预选的桑德斯和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都在弗吉尼亚州举行竞选集会。天气冷,都是在室内举行,上千支持者挤挤挨挨站在一起,没有任何人戴口罩。美国人的观念是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实际上,在疫情新闻满天飞的时候,戴口罩反而容易招人侧目。

发文前,库叔家附近的超市,货品丰富,顾客也并没有戴口罩。

3月1日一早,库叔旧金山同事的朋友圈说当地出现抢购潮,同事专门跑了附近的好市多和中国超市,顺手拍了图片,显示货品充足,人也不多。在大华府地区,也有华人为了求证,3月1日特地跑了华人爱去的大中华超市、韩国超市和本地超市,发现大中华超市出现抢购,但抢购人群里,除了几位老年华人妇女,没人戴口罩,收银台的店员倒是全戴上了,至于韩国超市和本地超市,一切照常。库叔1日也去另外两家连锁超市探访,人流都不多,一家各种货品照常,另一家超市放置厕纸和厨房用纸的货架空了大约三分之一,其他货架,包括食品和饮用水,都是正常供应。

库叔朋友圈截图

不少在美华人对华人同胞的恐慌抢购提出了批评。因为一些超市的退货政策规定,食品虽可退货,但即便没有开封,超市也不会重新上架售卖,而是一律丢弃。不少在美华人因此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呼吁,囤积食品的华人不要在恐慌过后退货,而是捐赠给慈善机构,以免造成无端浪费。

公共恐慌情绪本身就具有事实的放大器和哈哈镜效应,加上大选年和党争背景导致的某种推波助澜、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以及国际社会对美国动静的高关注度,这种效应就更加迅速而强烈。由于疫情全球蔓延趋势加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又已放宽检测标准,全美检验中心数量大增,很多卫生专家都预期美国确诊病例还将上升,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疫情恐慌”很可能还会在美国继续飞一阵子。

不过,公众恐慌不是捂紧信息盖子就能够避免发生的;相反,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信息盖子捂得越紧,公众恐慌情绪可能越剧烈,更难以避免医疗资源遭到挤兑乃至局势失控。况且,一定限度的公众恐慌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有助于短时间内高度强化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能反过来对责任部门形成舆论和社会压力,督促后者保持信息透明和加强应对措施,从而使整个社会和国家快速进入最大程度地预防灾害所需要的应急状态。

4

需要往美国寄口罩吗?

武汉封城以来,疫情给不少华人和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压力。

一方面,近年,美国社会上种族主义情绪本就有所抬头。疫情发生之前,不时也会出现针对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现象。疫情发生之初,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没有正式名称,不少媒体为图省事而称呼为“中国肺炎”“武汉肺炎”,由于美国对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的报道相当广泛,大量中餐馆、华人超市的生意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则与文化差异有关。在西方社会,人们通常的观念是生病者佩戴口罩,目的是为了保护别人。这与中国人的观念差别很大。因而,在美国,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往往会让他人误解你自己在生病。直至今日,美国疾控中心仍然明确表示不认为普通人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在美生活多年的许多华人也经常提醒,公共场合佩戴口罩需谨慎,避免引发误会和紧张。

美国CDC的推特账号发布消息称“CDC暂不推荐使用口罩预防新冠病毒”,并建议民众采取“日常预防措施”。

早在1月下旬至2月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的风险,美国高校就纷纷与美国疾控中心和当地卫生部门等合作监测,并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学校采取的防范措施。纽约时装学院在通知中列举的措施包括:对特定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在校园和宿舍楼周围张贴相关信息;为教职员工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在宿舍楼设立隔离室,如有学生被隔离将为其提供食物和卫生服务;与纽约市卫生局沟通准备病床,如有疑似患者可随即入住有防护设施的医院等。

2月下旬,库叔前往弗吉尼亚州一家全科诊所,坐在问诊台后的男护士和等候呼叫的患者都没有佩戴口罩。但问诊台上放置了和纸巾盒大小相似的一盒普通医用口罩供患者自行取用,旁边的说明写道,如果您感冒、咳嗽或发烧,请您戴上口罩。诊所墙上贴着一张咳嗽时如何防止飞沫传播的漫画说明里进一步明确写道:“如咳嗽,可能会被要求戴上口罩,这是为了保护其他人。”

2月底,加州发现不明感染源病例后,美国一所学校特地使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几种文字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卫生提示,其中再次提到,不提倡普通人佩戴口罩。美国卫生部公共卫生服务局医务总监(the Surgeon General)29日也再次发推,呼吁不要抢购口罩,把口罩留给需要的人。

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为申请25亿美元疫情拨款,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时说,美国政府有3000万副医用N95口罩的战略储备,总共估计需要3亿副。随后,关于美国短缺2.7亿口罩的新闻满天飞,但细读新闻,不少媒体是在以此批评特朗普政府申请拨款太少,对疫情准备不足,还计算说一副医用N95口罩在美国正常售价约为12美元,仅2.7亿副口罩所需金额就超过了25亿美元。但却未见有媒体质疑阿扎尔3亿口罩数字是如何估计得出。而且,阿扎尔和提问的参议员从头到尾说的是为医护人员准备的医用N95口罩,并不是普通民众佩戴的口罩,特朗普政府至少当时看上去并没有当真打算过要再补充储备2.7亿副口罩。

这个话题,更像是一场政治口水战。

实际上,就库叔见闻,美国医用N95口罩至少在2月中旬时,购物网站和实体店里就已经见不到了,但原因不是网传的所谓被华人买空,而是当市场供需指数降至一定水平后,美国战略物资储备机制就会被启动,从而限制供货。

《华尔街日报》2月6日的一篇报道罗列了美国疾控中心批准的医用物资生产商,多家公司都在美国本土设有工厂生产口罩,有些公司只在美国本土生产。另据报道,3M公司目前正在美国本土工厂加班加点生产,雇用工人达650名。此外,在媒体压力下,特朗普政府已经放风,一旦有需要,考虑援引〈国防生产法案》大量生产口罩。

5

社会上会掀起多大风浪?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美国掀起不小的政治风浪,令特朗普政府陷入舆论漩涡。但就疫情本身的发展而言,究竟会在美国掀起多大风浪呢?

前景预测总是多种可能性并存。

不过,分析问题终究需要回归常识和立足于事实信息。美国目前病例总数仍为两位数,本土确诊与疑似病例共计22例。并且,疫情任何风吹草动的苗头,现在都被政府、机构、媒体和公众时刻紧盯。

长期以来,美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较强的预防灾害意识。这种防灾意识,体现在梅索尼埃博士的媒体吹风会里,体现在美国媒体对特朗普政府抗疫漏洞的监督里,体现在旧金山市政府在没有一个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就宣布紧急状态里,也体现在纽约市政府在零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就大量增加口罩储备和安排隔离病人床位上,甚至于也体现在很多美国民众每逢灾害预警就提前储备物资的习惯上。

发文前,库叔家附近超市内,其他货品货品齐全,但是纸制品倒是有不少被抢购一空。

美国虽然首重预防,但在采取预防性措施时,如何既能唤起公众高度警觉,早加防范又不致引发公众恐慌,进而导致资源挤兑,甚至冲击社会秩序,同时还要考虑疫情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凡此种种,拿捏好个中的“度”不容易。美国有过处理失当的惨痛教训,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灾害,至今让很多美国人感到愤怒。

2月27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两位助理教授表示,鉴于疫情已在多国传播,美国应当调整防疫战略的重点,从耗费大量资源彻查单个病例以阻断传染渠道,转向尽可能减少社区所受影响,防范可能的次生危机,包括为其他患者保留一定的医疗资源;避免基础设施全面停建;适当储存生活必需品等。她们强调,制定相关决策应当全面考虑整个社会的情况,避免出现社会全面停摆的极端情况。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