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应当留出一些空间,让一些觉得去年父亲去世后的活动不足以表达敬意的人抒发他们的情感,”李玮玲说,“但纪念李光耀的更好方式,是我们一起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福祉而努力工作。”
欧思礼路38号的拆迁之争
除了对于父亲逝世周年纪念活动的分歧以外,李家兄妹的冲突还围绕着李光耀故居欧思礼路(Oxley Road)38号的拆与不拆而展开。
大名鼎鼎的欧思礼路38号或许是李光耀生命中最重要的坐标。
△欧思礼路38号
二战结束日军投降,新加坡再次由英国人接管,恢复了平静。当时,李光耀一家人相中欧思礼路38号与40号两栋结构相同的房子。据他在回忆录所述,屋子由犹太商人建造,以希腊神话里宙斯的双生子卡斯托尔和波卢克斯命名。最后他们竞标租下38号,房子拥有五间卧室,外加三间工人房,非常宽敞。
1940年代,李光耀和柯玉芝结婚后便定居于此,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在此出生成长。除了1965年独立初期出于安全考量,他和家人被迫搬到总统府暂住几星期外,李光耀一直都住在这里。
△李光耀夫妇与儿女(左起)显龙、玮玲、显扬
除了李光耀和家人的重要意义,这个住所还在新加坡争取自治和独立的建国历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人民行动党1954年成立前,创党成员多次聚集在屋内地下室开会,商讨党名、党徽、理念和新加坡的未来,因此可说是催生行动党的摇篮。在人民行动党建党之前,李光耀和党的要员们在欧思礼路38号地下室开了无数次会议。
或许,人们总需要一些实体的东西来铭记历史。但是李光耀的态度一直是,去世后拆除这栋故居。
2011年,李光耀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表达拆房的愿望,他说,由于他住家邻近的屋子都不可以建高,拆屋后该地段就可以改变规划,把屋子建高,土地价值也会提升。他也指出,这栋屋子已经老旧,虽然柱子还稳,但墙壁已龟裂,要保留及维修将花费不菲。
尽管此言一出便引起新加坡社会哗然,许多人感到惋惜和惊讶,希望他能改变主意,把房子保留下来,改建为公共博物馆,让公众参观,也借此灌输爱国精神及培养国家凝聚力。但是在2013年,李光耀依旧在遗嘱中重申,“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愿望。在我过世后,我欧思礼路38号住家必须即刻拆除……我要求我每一个孩子务必执行我们的愿望。”
△李光耀和柯玉芝恋爱时期的照片
李显龙曾对其母亲的考虑作出解释:“一想到在她和我父亲去世后,人们就能进入她的私人空间,看他们如何生活,她就感到非常苦恼。”
此后,对于李光耀遗嘱有关处置故居的内容,李玮玲和李显扬一直坚持遵守父亲的意愿,他们强调,父亲在晚年时曾数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证在他去世后拆除故居,以免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
但是,拆除故居一事并没有得到新加坡政府的积极响应。尽管2011年12月新加坡政府召开特别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但拆除迟迟没有进展。身为李光耀遗嘱执行人的李玮玲和李显扬选择用“割袍断义”般的方式与李显龙决裂。
李显龙的态度是,“这个周末回国后我会考虑后续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