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沙尔利周刊》又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年因为一部涉嫌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全球众多穆斯林国家掀起了抗议浪潮。然而就在大家神经都极度紧张的时刻,9月19日,他们在头版和内页刊登了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当天上午刊物就被抢售一空,大卖7.5万份。这一刊物却导致法国政府不得不在21日暂时关闭了20国的使领馆以防不测。
争议
为言论自由还是为销量炒作?
法国媒体有讽刺时政的传统,著名的《鸭鸣报》也因经常将政治人物作为调侃对象多次被告上法庭。不过《沙尔利周刊》的做法更为大胆。2012年9月19日的刊物出版当天,媒体纷纷向法国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同《沙尔利周刊》的做法?
支持的人说,法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在言论自由上不能打折扣。
但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则表示,其做法好比火上浇油。法比尤斯强调言论自由至关重要,但如果被看成是故意挑衅,那就缺乏责任感了。
时任法国总理埃罗则认为,什么事情过火就欠妥。他说,法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幽默也有它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人感到他们的信仰受到了侵害,认为有超越法律界限的行为,可以诉诸法院裁决。”
《沙尔利周刊》的做法,不乏被批评是为增加销量,杂志刊登涉及宗教题材的讽刺漫画常会热卖。
在德国,讽刺杂志《泰坦尼克号》也是常常因为讽刺过头而官司缠身,被诉上法庭。
2012年的7月号,该杂志刊登了讽刺教皇本笃十六世的内容,杂志的发行量因此增长了70%。该杂志的做法引起许多天主教徒强烈的不满。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感到他的私人权利遭到损害,把这份杂志告上了法庭。
《泰坦尼克号》创刊30年来,曾经多次遭禁,诉讼缠身。讽刺杂志与言论自由之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高美)
追问
1 谁是血案凶手?
行凶者“说流利法语”,外媒称或系参加极端组织法青年
法国媒体称,参与袭击者可能是参加极端组织的法国青年,他们可能在叙利亚参战时被极端化在回国后策划了袭击。
英国媒体报道称,两个持枪歹徒穿着典型的“圣战制服”,头戴黑色的头套,身背卡其色弹药袋,带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从监控录像可以听到枪手高喊“为先知复仇”。“袭击者说着非常流利的法语,他们说他们属于基地组织。”周刊的漫画家科琳娜回忆到。
报道称,在报社的窗户上有个直径很大的洞,警方称这是武器留下的孔洞,可能是威力很大的武器造成的,并意味着2名武装人员可能是经过非常全面训练的恐怖分子。
从袭击规模来看,可能是有组织有策划的极端组织所为。但目前也不排除可能是“独狼”的行为。袭击者的人数暂无统一说法,警方称包括一名司机共4人,而多家媒体报道中称有2人。
2 是否经过精心策划?
袭击者选择在例会袭击;“作案手法像是经过军事训练”
有目击者表示,袭击者的武器还包括火箭发射器,其作案手法,像是经过军事训练。
英国媒体表示,这可能是法国40年来最为严重的恐怖暴行,而袭击者显然是精心策划,精心执行。杂志社位于巴黎市中心,其选择在杂志社每周一次的例会期间发动袭击,并能够在袭击之后坐车逃走。
报道称,虽然该杂志社曾遭受多次威胁和袭击,但目前《沙尔利周刊》所在的办公地点的门前并没有任何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杂志社为何成为目标?
被称为“反穆斯林典范”,主编多次受死亡威胁
据外媒报道,《沙尔利周刊》被称为“反穆斯林的典范”。早在2011年就已成为了一些恐怖袭击的目标。
死者中《沙尔利周刊》主编斯特凡·沙博尼耶多次收到死亡威胁,并因此生活在警方保护之下。他此前已经收到多次死亡威胁,巴黎警方派了一名警察去保护他,而这名警察也在袭击中牺牲。
2013年,接受采访时,沙博尼耶说,曾由于出版一期漫画而被警方持续不断地保护了4个月。“杂志社不是为了激怒他人,而是为了维护自由发言的权利。”沙博尼耶表示,杂志经常开女权主义、核能和国土安全的玩笑,但穆斯林有关的问题总能引起公众关注。
在遭袭击前,该杂志社发出的最新一条推特是关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领导人巴格达迪的漫画,写着“最重要的是,健康”。(韩旭阳)
4 恐怖袭击为何发生在巴黎?
“法国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面对如此严重恐怖袭击威胁”
恐怖袭击又为何发生在巴黎?实际上,法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级别的反恐状态。在车站、机场和主要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军警巡逻。
上个月,在法国连续3天发生恶性袭击警察或平民事件,大多带有伊斯兰极端分子色彩。虽然法国政府一再撇清上述3起袭击案之间的关系,但有两名涉案者高呼“真主至上”,无疑这与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教唆和宣传有关。瓦尔斯上月曾公开表示,法国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面对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威胁。
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法国与北非、西非等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有着传统联系。近年来,从利比亚、马里到叙利亚和伊拉克,法国也一直保持着积极介入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在西非、中非和中东都发生了不少法国人遭绑架案件。另外,在叙利亚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地区有近千名法国人参战,其中杀死英国人质的两名极端分子就被证明是法国人。 据新华社
(原标题:法杂志社遭恐袭至少1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