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包括不安全感、愧疚感、羞耻感等这些负面感受,尽管有时能够起到压制孩子行为的作用,让孩子变得乖巧、听话,但是“后遗症”却非常深远。
比如,当父母吵架时,认为“都是因我而起”;当父母心情不好时,他会认为“因为我没能让父母开心”;甚至于,他们会痛恨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才让父母如此失望。
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改变一种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并不容易。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改变,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个人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灵性。
孩子是相信自己的,那些对自己很好的评价其实本身就已经存在于心里了,由大人提前在某些场合下说出来,提前点赞,孩子会觉得深得己心,记得很清楚,努力向着这个自己被肯定的方向发展,直到自己证明。(那是对的,我的确做到了,没有被看错。)
孩子会记仇的,如果是很过分的批评的话,孩子会记住,恨恨的,然后从小到大用无数事实举证,直到那负面的话被推翻,终于一雪前耻。(你错了。我做到了。)又或者他们无力推翻,没混好,负评价被自己惨烈的证明。(好吧,你说对了。你就希望我变成这样吗?)
最重点是孩子自己,灵性是否觉醒。内因。
次重点是父母的教育。因材施教,以身做责。这是外因。
假定孩子还小,需要父母的启蒙、保护和引导,那么,请指引孩子前往积极的方向。孩子小学以前的培养真的非常重要,就像刚出厂的电脑需要预装程序一样,最初注意好扩展和兼容,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态,等以后孩子觉醒了自己的灵性,就可以自行升级了,受益终生。
这时候,父母的评价要适度,要客观的有建设性的评价,而不是指手划脚,唠唠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