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他是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 《续西行漫记》称他为“孤独的狼”

上观新闻 2019-08-27 10:27:58
A+ A-

他是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 《续西行漫记》称他为“孤独的狼”

罗炳辉,一位从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智勇双全、屡建战功的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1929年7月,罗炳辉将军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曾参与指挥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6年4月,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出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6月9日,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新四军向盘踞枣庄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全歼对方部队,解放枣庄。同年6月21日,罗炳辉因脑溢血而去世,享年49岁。

虽然,罗炳辉英年陨落,但将星璀璨,永放光芒。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人民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的名字,早于刻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领导吉安起义,宣布易帜

罗炳辉是云南省彝良人,他生于1897年12月22日,自幼家境贫寒,“仅在私塾里胡乱读过3年书”。但他性格倔强,11岁时即敢于同劣绅论争,12岁时到县城告倒欺压他家的恶霸,在乡里引起震动,也得罪了当地的反动势力。他曾试图逃离家乡,为了替父母和地方弱小出气,也为了报仇,他决心去投奔陆军。

13岁时,他离家出走后被抓了回来,后来曾几次企图夜间逃跑都没有成功。1915年冬,17岁的他终于走出了偏僻落后的山村,他投奔滇军当兵,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1922年,参加了平息陈炯明叛乱的作战。在滇军闯荡期间,生性磊落、为人正直的罗炳辉耳闻目睹的是军纪松弛、欺压百姓、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的现状,他深感“军阀救国救民之说全是骗人的,他们的奢侈豪华全是吃民血兵血”,并越来越看清北洋军阀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认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才是中国的希望,于是毅然决然地进入广州,参加了北伐军。

在南昌驻防期间,他多次听过第3军(后改为第5路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的讲课。朱德讲工农兵要联合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人人有地种、有工做、有饭吃等革命道理,罗炳辉铭记在心。

1928年冬,朱培德部搞编遣,罗炳辉被一批反动军官捏造了所谓十大“罪状”,使他渐渐感到继续留在军阀部队里绝无前途,便愤然离开了国民党新军阀朱培德部队。

1929年春,罗炳辉经朋友介绍,任江西省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这是国民党的地方武装。他就任后,便着手整顿,淘汰一些兵痞流氓,补充一批参加过北伐后被编遣的官兵。不久,罗炳辉奉命“剿匪”。有一次,他审问被抓来的一批“土匪”,原来是些拥护共产党的穷苦农民。从这些被抓的农民口里,他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也使他对这些农民产生同情,于是发了每人1块银元后放走了。他又多次这样做,遭到地主豪绅反对,联名告他“剿匪”不力,引起上司怀疑,说他“任意纵匪”。这些事,也引起中共秘密工作者的注意。不久,罗炳辉接到在滇军中交情甚厚的同乡、同事赵醒吾来信,约他面谈。

罗炳辉与赵醒吾老友相逢,畅谈3天3夜。在交谈中,罗炳辉毫不掩饰地表示出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不满,对一些官僚政客不抱任何希望,并问赵醒吾该怎么办?赵醒吾说明了国内政治形势,用历史事实说明枪杆子为谁服务才是正确的,并进一步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这给罗炳辉以很大启发和震动。赵醒吾见罗炳辉对党有了一定认识,就向他表明身份:“我是党中央派来找你的,希望你参加革命。”共产党对罗炳辉这样信任,使他非常感动,表示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后经赵醒吾、刘士奇、蔡申熙等介绍,罗炳辉以“罗南煌”为名,秘密填写入党志愿书,一周后,即1929年7月,罗炳辉接到通知,中共江西省委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15日凌晨,罗炳辉成功地领导了吉安起义,宣布易帜。

总有一大群小孩跟着他,要他讲故事、表演打鸟

罗炳辉曾说:“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爱兵爱民”,在新四军上下、在抗日根据地内部,罗炳辉是有口皆碑的。每次下部队,他总会揭开锅盖检查伙食办得怎么样,吃饭时就与战士一起席地而坐,不搞特殊。干部们都知道罗师长的脾气,晓得要是为他准备好饭好菜,非挨批不可,就干脆依了他。夜间查铺,是红军的老传统了。被子薄不薄,睡得暖不暖,罗炳辉都要一一查看。他常把战士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战士做实事,切实排除他们的实际困难。

但是,爱兵之首,是要严治。1937年7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时,部队军政素质差,罗炳辉倾注了极大精力,严格治军,严格训练,从来没有丝毫的松懈,他常说: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在整个全面抗战时期,从第五支队直到后来的第二师和第三师兼淮南军区,部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打硬仗、攻必克、守必坚的江淮劲旅,淮南抗日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华中敌后最稳固的根据地,与罗炳辉严格治军、严格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罗炳辉心系群众,“对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敬如父母,睦如兄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老百姓解决困难。”每逢农忙季节、水旱灾荒或者冬天大雪封门,罗炳辉就集合指战员,说:“大家都知道,人民群众是革命军队的母亲。现在,母亲有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请同志们立刻到母亲那里去,去尽孝道。”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只要一有机会,罗炳辉每到一地,就与当地民众聊天,谈生产,拉家常,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绝不推脱拖延,属于应该由地方政权解决的问题就及时通报、督促解决。他为根据地人民作了很多好事,为许多不平的事伸张了正义,对于干部(包括地方干部)中的不良风气毫不手软地予以纠正。“罗青天”就是这样喊出来的。据回忆,罗炳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善于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党外人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尊重老人,又特别喜欢孩子,每到一地,都会有一大群小孩子跟着他,要他讲故事,要他表演打鸟。罗炳辉身体胖大,朝那里一坐,前后左右拥着一群小孩,他那个笑呵呵的模样,真像一尊弥勒佛。

罗炳辉爱民的事迹在淮南抗日根据地被传为佳话,大家尊称罗炳辉为人民的将军。罗炳辉自豪地说:“在淮南路东,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我们都占着。”罗炳辉逝世后,1950年人民政府在临沂为罗炳辉重建陵墓,朱德的题碑为:“炳辉同志纪念,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周恩来的题碑为“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刘少奇的题碑为“炳辉同志千古!志在革命,功在人民!”陈毅、饶漱石及张震等题碑,均有“到死不离民众”、“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等话语。

被称为“红军中最富于机动性的两脚骑兵”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在《续西行漫记》中,多视角对罗炳辉将军军事指挥艺术进行评价。其中就有“神行太保”、“飞将军”、“模范军人”、“关帝型”的民族英雄、“智勇双全的人物”、“传奇式英雄”等,她还把罗炳辉列为共产党领袖参加“大革命”名单上的第一人,即罗炳辉、徐向前、徐海东一道的“三狼”,称罗炳辉为“孤独的狼”,因为“老是在战争中据守那最危险的重要点的”,称他是“红军中最富于机动性的‘两脚骑兵’”,足见罗炳辉军事上的造诣了。

在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中,他率部调动敌军,使红军主力取得了活捉敌师长张辉瓒的巨大战果,被毛泽东赞誉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在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他指挥红军实行快速进退,被红军官兵称为“神行太保”,周恩来更称他为“战略骑兵”。他既因在战场上能准确判断出敌军炮弹落点,被称为“炮弹不敢碰的军神”,又因在长征中指挥红九军团独立行军作战52天建立奇功,被称为“游击专家”、“独立之旅”。

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新四军高级将领,他率部纵横驰骋于华中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日伪进行“大扫荡”时,罗炳辉依托淮南抗日根据地及其广大人民群众,指挥部队时分时合,时战时走,迂回穿插于日伪密集的万军阵中,实行严惩汉奸,以堵塞敌人耳目;实行坚壁清野,以制造敌军困难;实行小部出击,以主力猛击其侧后;实行速战速退,以避开敌人合围;实行时而奔袭,时而隐伏,致使敌人成为聋子、瞎子而予以歼灭。

罗炳辉在民族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运用了所谓的“梅花桩战术”、“麻雀战”、“特等射手战术”,造就了攻不破的“罗炳辉防线”,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罗炳辉的军事活动和军事思想,无愧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实践之剑,闪烁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真理之光,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永垂青史。

(本文作者系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本文根据纪念罗炳辉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有删节)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